第572章 寮南州-庞然大物(2 / 2)

这将是一个淹没在水下、仅在低水位时部分露出的庞然大物。

除了堰体,他们还需要考虑到分流系统的建造,用来分开清水河泥沙,这是实现引淡拒咸的关键。

为了节省时间,宁元昭还是先跟大家讲了一下他自己的大致想法,之后要是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再来查漏补缺。

不过应该是挺完美的了,他这一年来有时间就在推算,要不是真怕自己有什么会遗漏的地方,他都直接把设计图放出来了。

首先就是引水渠口,这个东西被宁元昭设计在了堰体上游约一里处的两岸。

这个入口处底板高程度被精心设定在低于规划中抬升后的日常河流水位,但远高于河底淤泥层。

这意味着,引入的将是中上层的较清河水,而非底层富含泥沙的海水混合液。

在引水渠的适当位置,有一道侧向溢流堰,其堰顶高于日常引水位。

要是遇到暴雨洪水,上游来水猛增,多余的水量将从此堰自动溢出,泄回主河,确保灌溉渠系安全。

渠口之后,还有一段宽阔而坡度极缓的静淀渠,水流至此速度骤降,泥沙自然沉淀。

渠底预设冲沙闸,定期开启,利用水流的力量将沉淀的泥沙冲回主河道。

堰体前边这一截儿差不多就这样了,宁元昭看向众人,“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陆光垣看过沙盘之后,微微皱起了眉,“这样不会引起新的问题吗?比如内涝什么的。”

“对,除了这个堤堰,我还打算在芜河这边分出来一个支流。”宁元昭说:“广安那边正在想解决盐化土地的办法,需要淡水,刚好渭月江以北也有一大片盐化荒地,我们在芜河开出来一条新的河道,也能让水流经过更多人家,方便他们吃水。”

顾云盯着舆图看了一会儿,“可是咱们寮南台风频发,虽然枫林不是主要受灾地,但是经过台风的影响,芜河这边的三分水也会变成洪灾。”

宁元昭看了一会儿,垂眸沉思起来,“那就在新开的这条小溪上边再修一座堤堰,堤堰只修一半,增加进入小溪的水量。”

顾云却说:“那这样的话,这一边的堰体要高于芜江那边的主堰,洪水期还能抬高水位,增加主堰那边的分洪量。”

“既然这样,这个新挖出来的小溪下游再加几道碶,顺便在渭月江以南开几条新渠,引水给广安盐化地使用。”宁元昭把他说的这几个开渠建造碶的地方标注出来。

“这样的话,洪水来了开闸泄水,需要用到淡水的时候关闭闸门储水,使大小两个堰和这些碶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系统。”宁元昭把话说完。

这样的话既减少了洪涝灾害,阻止了海水倒灌,还可以满足这一大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计一舟那边要的淡水也能提供上,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