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新区与稻田(2 / 2)

“对,一定记住,我们都要少说话,甚至不说话最好,埋头多干事,干得还要比任何别人都好才行。”广朋再次重复了一遍。

“对啊,还是看一下生产任务吧,我们也有任务呢。”寇副司令和智团长了解广朋极为辉煌而又坎坷的历史,寇副司令听出了广朋话里的意思,跟着说。

“这是我们的地块分工,言司令的和电台班分的地就在海猫县指挥部门前,那是一个池塘,其实是群众盖屋烧砖挖的大坑,你看怎么弄合适呢?”郝执委放下议论,开始安排工作。

“好啊,那地方可是不小,我非常呼吸,就和电台班战士们改成水田种稻子吧。那些来自新军的战士们爱吃大米每一次都要靠宣队长他们缴获东倭军粮食供应他们,太被动。”

“支持你的意见,可是填平池塘,搞种子还有日常维护,都是不小的麻烦。”寇副司令也是南方人,虽然也习惯了面食,但是对大米一直是情有独钟。

“放心,种出水稻,优先供应你吃。”

“那就开始工作吧。”

广朋与其他人的生产地都是分散到各处的,以平常工作地点为选择的第一标准。

广朋告别大家,离开西海区到了海猫县指挥部。

这一次,他特意好好看了这片池塘。

水流是从附近的山上流下来的,到池塘蓄积以后再沿着一条小河沟流出去,直到与其他河流汇合,一直流到十多里地外的大海中。

池塘的四周,长满了合抱粗的柳树,根深深的扎进池塘,现在正是发芽季节,倒映在池塘里面平静的世界,煞是好看。

“不能砍伐树木拉倒,这都是老乡们的财产,池边的柳树可以移植到村里村外河沟边,它们照样生根发芽,绿荫蔽地,而且河沟与离不开柳树,他们互相依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写的多好啊。”看到这片池塘,广朋口中一下子冒出来一句跟先生学的古诗,心中却想起了家乡那条河,以及自己身边的母亲、贾氏和孩子,以及小李他们,马上泛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言司令精通诗经啊?”电台主任马上赞叹广朋的出口成章。

“天天听驻地附近学堂的孩子们读书,这些不用专门学专门记吧。”

“对啊,言司令跟小林学的东倭话,也很不错呢。”

“你看,这片池塘怎么改造水田种稻子啊?”广朋问电台主任。

电台主任也是蜀咸军出身的,只是不是广朋的老部下,却一直追随着广朋:

“我看,填平池塘就行,里面有的是水,好办。”

“我看,应该这样,”广朋蹲下,用一块小石子在地上画着图,“四面都是很平坦的土地,可以把流入水流的小河改到这里,然后才填平池塘,既可以保证小河不断流,让群众可以继续喝到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其次还可以保证引进水流灌溉稻田。你看怎么样?”

此时的广朋,就像是一位勤勤恳恳的老农在弯着身子琢磨着农事,满脸的络腮胡子更加让人加重了这个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