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278.谋筹资金,共寻出路(1 / 2)

清晨的雾气像一层薄纱,裹着村西的空地。

林晓峰(父亲林福财,母亲王翠兰)蹲在蓄水池选址旁,手里攥着根磨得光滑的树枝,在湿润的泥土上画着水利设施的草图。

露水浸透了他的裤脚,带着股冰凉的泥土气息,可他浑然不觉。

脑子里全是一笔笔算不清的账:建水渠要多少水泥,买抗旱种子要多少钱,搞养殖的围栏和幼崽成本又得多少。

算到最后,一个数字像块石头压在心头:两千块。

“晓峰哥,你咋比鸡起得还早?俺扛着铁锹来挖池,还以为能抢个‘头功’呢!”

狗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扛着把旧铁锹,锹头在地上蹭出“沙沙”的声响,裤腿上还沾着早饭时溅的玉米粥印子。

林晓峰抬起头,把树枝往地上一扔,往日里带笑的脸上没了神采:

“狗蛋,挖蓄水池的事得缓一缓。俺昨天算了一宿,建水利、买种子、搞养殖,拢共要两千块,咱们村现在的家底,连零头都凑不齐。”

“两千块?”

狗蛋手里的铁锹“哐当”砸在地上,眼睛瞪得溜圆:

“俺爹说,俺家去年卖粮食加养牲口,一年才攒一百二十块!这两千块,得攒十几年啊!”

林晓峰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指尖还沾着湿土:

“就是因为难,俺才急着找大家商量。昨天跟林大爷说好,今天召集村民代表开会,一起想办法。

你去把永强哥、刘兰花,还有青山叔他们叫到村基地,俺去跟林大爷说一声,咱们尽快开会。”

“好!俺跑着去!”

狗蛋扛起铁锹,脚步踩在湿软的土路上,溅起的泥点沾在裤脚上,他却毫不在意,一路小跑往村里去。

林晓峰往林德生家走,路上遇到不少扛着锄头往田里去的村民,都笑着跟他打招呼:

“晓峰,今天是不是要挖蓄水池啦?俺家的锄头都磨亮了,就等你招呼!”

他只能笑着点头:

“再等等,快了!”

心里却像压了块铅——80年的农村,两千块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二十个壮劳力干一年、两年,甚至工资低的要三年的工钱,要凑齐,难如登天。

林德生家的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

林德生老婆正站在院门口择白菜,看到林晓峰,赶紧直起身:

“晓峰,咋这么早过来?快进屋,俺煮了红薯粥,还热乎着呢!是不是要挖蓄水池了?”

“不了婶子,俺找林大爷有急事。”

林晓峰走进院子,看到林德生正坐在小板凳上磨镰刀,刀刃在磨石上“沙沙”响,泛着冷光:

“林大爷,俺昨天算了预算,建水利、种作物、搞养殖,一共要两千块,咱们村拿不出这么多钱,今天想召集代表开会,一起想办法。”

林德生停下手里的活,把镰刀放在一边,用布擦了擦手:

“两千块确实是笔大钱。不过你别慌,村民们都盼着村子好,只要是为了大家,肯定会一起想辙。

走,俺跟你去村基地,听听大家的想法。”

两人往村基地走时,代表们已经陆续到了。

林永强怀里揣着泛黄的账本,手指还夹着半截铅笔。

刘兰花带了个蓝布封面的小本子,是她女儿用过的作业本,背面用来记笔记。

还有几个有威望的村民,都坐在石桌旁,手里攥着旱烟杆或针线筐,等着开会。

“大家坐,不用客气。”

林晓峰走到石桌旁,拿起桌上的旧算盘,珠子“噼里啪啦”拨了两下,又停下:

“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个难题——建水利、买种子、搞养殖,总共要两千块,咱们村没这么多资金,想听听大家有啥办法凑钱。”

石桌旁瞬间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过了好一会儿,林青山才磕了磕旱烟杆,开口道:

“两千块太多了,俺觉得可以先搞副业。俺年轻时跟着俺爹上山打猎,野猪、野兔、野鸡都打过,拿到镇上供销社,一头野猪能卖五十多块,要是组织几个人一起去,多打几趟,说不定能凑不少钱。”

“打猎是个好主意!”

刘兰花眼睛一亮,手里的针线筐都忘了放:

“俺小时候跟俺爹上山,知道后山的松树林里有野猪,还有不少野兔。现在是秋天,猎物长得肥,供销社收价高,要是能打到两头野猪,就能凑一百多块!”

林永强皱了皱眉,手指在账本上轻轻敲着:

“打猎能赚钱,可太危险了。后山有野猪,听说去年还有人看到过狼,要是出点事,咋跟家里人交代?

而且咱们村有打猎经验的人不多,万一空手回来,白忙活一场。”

“俺有个想法,”

林红霞放下手里的针线,轻声说:

“俺娘家在镇上,认识供销社的王主任。前几天听俺娘说,供销社有扶持农村发展的资金,要是能跟王主任说说咱们村的计划,说不定能申请到贷款,等赚了钱再还,还不用付利息。”

“申请贷款倒是稳妥,可咱们村没申请过啊!”

林德生叹了口气:

“不知道要啥手续,也不知道能不能批下来。要是批不下来,或者赚了钱还不上,咱们村可就欠了债,以后日子更难。”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声渐渐大起来。

有的说先打猎凑点钱,再申请贷款。

有的说跟亲戚朋友借,等赚了钱慢慢还。

还有的说先小规模发展,不用一下子投这么多钱,慢慢来。

林晓峰坐在一旁,手里拿着笔在小本子上记着,每个建议都画上圈,旁边还标注着风险——打猎:危险,收入不稳定;贷款:流程复杂,可能批不下来;借钱:人情难还;小规模:见效慢。

“晓峰,你是牵头的,你说说你的想法。”

林德生看向他,眼里满是信任:

“大家都听你的。”

林晓峰放下笔,清了清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