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爷天天拿着个大喇叭在村里喊话,提醒大家节约用水,别浪费一滴水。”
王翠兰转身从里屋端出一盘炒花生,花生壳是暗红色的,上面还沾着点细盐粒,放在八仙桌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俺就知道,咱们村的人都团结,再大的困难也能扛过去。你把这盘花生带上,等会儿回去分物资的时候,给大家分分,让大家也尝尝鲜。”
林晓峰拿起一颗花生,剥了壳,把花生米放进嘴里,咸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谢谢娘,还是您想得周到。
对了,俺还领了点抗旱良种,等过几天,俺去地里看看,把枯死的玉米苗都拔掉,咱们补种上这个品种,说不定还能赶上秋收,不会耽误太多收成。”
林福财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期待:
“好,到时候俺跟你一起去。
俺虽然腰不好,但挖地、播种还是能行的,能帮你搭把手,也能早点看到玉米苗长起来。”
林晓峰心里一暖,握着父亲的手,父亲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爹,您别累着,地里的活儿有俺呢,您在家歇着就行,好好养养腰。”
“俺歇不住,看着地里的玉米苗,俺心里着急。能帮一点是一点,心里也踏实。”
林福财拍了拍他的手,眼里满是慈爱。
母子俩又聊了会儿家常,王翠兰不停地叮嘱林晓峰注意身体,别总熬夜,别为了干活忘了吃饭,林晓峰都一一应下。
眼看快到中午,太阳渐渐升高,林晓峰知道村口的物资还没分完,起身准备往回走:
“娘,俺该回去了,还有最后几户没领物资,俺得赶紧回去,别让大家等急了。”
王翠兰赶紧把桌上的炒花生装进一个粗布袋子里,递给林晓峰:
“把这花生带上,给大家分分,别让大家饿着肚子干活。
中午要是回不来,就跟大家在村口吃点干粮,俺晚上给你做你爱吃的红薯粥,再炒个青菜。”
林晓峰接过粗布袋子,袋子沉甸甸的,装着母亲的牵挂:
“知道了娘,您放心,俺会照顾好自己的。”
走出家门,林晓峰拎着粗布袋子往村口走,路上遇到几个刚领完物资的村民,正抱着物资往家走,脸上满是笑容。
“晓峰,你这是回家给叔叔阿姨送物资了?”
一个村民笑着问,手里还抱着一袋玉米种。
林晓峰点点头,从粗布袋子里抓了一把炒花生递过去:
“俺娘炒的花生,你们尝尝,咸香咸香的。”
村民们接过花生,剥了壳放进嘴里,纷纷称赞:
“真香!还是婶子的手艺好!晓峰,你有个好娘啊!”
回到村口,物资还在有条不紊地分配,林永强正拿着账本跟村民核对信息,看到林晓峰回来,赶紧招手:
“晓峰,就剩最后三户了,你回来得正好,赶紧给他们分了,咱们就能歇会儿,吃点干粮。”
林晓峰点点头,把粗布袋子放在旁边的青石板上:
“大家先别忙,俺娘炒了点花生,大家先吃点,垫垫肚子。”
村民们围过来,你一把我一把地抓着花生,嘴里不停称赞,村口的气氛格外热闹。
林晓峰拿起最后几份物资,递给剩下的三户村民:
“这是你们的物资,抽水机配件回去赶紧装,别耽误了下午浇水;种子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别受潮;饮用水省着点用,优先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喝。”
“谢谢晓峰!谢谢大家!有了这些物资,咱们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最后一户村民领完物资,激动地说。
物资全部分配完毕,林永强把账本递给林晓峰:
“都记清楚了,每户都领到了对应的物资,没多领,也没少领,账目都对得上。”
林晓峰接过账本,翻了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心里满是踏实:
“辛苦你了永强哥,也谢谢大家今天帮忙卸物资、分物资,没有你们,俺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林德生走到林晓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带着长辈的认可:
“应该谢谢的是你,晓峰。
要是没有你一次次跑农场、跑镇里,跟李厂长、刘主任沟通,咱们也拿不到这么多救援物资;要是没有你带着大家找水源、修水渠,咱们村里的玉米苗早就枯死了。
你为村里做的这些事,大家都记在心里。”
林晓峰摇摇头,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光靠俺一个人,啥也干不成。
现在物资有了,水源也稳定了,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修抽水机,给地里的玉米苗浇水,争取让玉米苗快点恢复长势,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对!明天一早俺就去修抽水机!”
“俺也去帮忙浇水!”
村民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在村口的山谷里回荡,带着满满的干劲和希望。
中午的太阳渐渐升高,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林晓峰和村民们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吃着自带的干粮,就着炒花生,聊着接下来的计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林晓峰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有了这些救援物资,有了村民们的团结一心,一定能彻底战胜旱情,让林家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傍晚的时候,林晓峰回到家,王翠兰已经把晚饭做好了。
八仙桌上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薯粥,粥里的红薯块炖得软烂,还有一盘清炒的小白菜,绿油油的,看着就有食欲。
“快洗手吃饭,今天忙了一天,肯定饿坏了。”
王翠兰把一双干净的筷子递到他手里。
林晓峰接过筷子,喝了一口红薯粥,甜甜的粥水滑进喉咙,暖到了心底:
“娘,今天物资都分完了,大家都拿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明天一早就能修抽水机,给地里的玉米苗浇水了。”
林福财坐在对面,喝了一口粥,眼里满是欣慰:
“好,这样就好,咱们的日子终于好,这样就好,咱们的日子终于不用再揪着心过了。”
林福财放下粥碗,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青菜,“等你爹的腰再好点,咱们就去地里看看,把枯了的玉米苗都拔掉,补种上新领的良种,说不定还能赶上个好收成。”
王翠兰也跟着说:
“是啊,俺昨天还去院后的菜地里看了看,种的小白菜都蔫了,等明天抽水机修好了,俺也挑点水去浇浇,说不定还能救活。”
林晓峰笑着点点头,又喝了一口粥:
“娘,您别太累了,浇水的活儿有俺呢,您在家好好歇着就行。
对了,俺今天分物资的时候,看到李大爷家领了两袋种子,他家的地多,之前受旱情影响也最大,有了新种子,他家今年也能少损失点。”
“李大爷家不容易,儿子在外打工,就老两口在家种地,能帮衬点就帮衬点。”王翠兰叹了口气,“咱们村的人都不容易,这次旱情闹得这么厉害,还好大家都没放弃,一起找水源、修水渠,现在又有了救援物资,总能扛过去。”
林福财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慨:
“想当年俺们年轻时,也遇到过旱情,那时候没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全靠人力挑水浇地,累得够呛,收成还不好。
现在有了抽水机、抗旱良种,还有县里和农场的支援,比以前强多了。”
林晓峰放下筷子,看着父母:“是啊,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等这次旱情过去了,俺想跟村里商量商量,咱们再修几个蓄水池,多存点水,以后再遇到旱情,也不用这么被动了。”
“这个主意好!”林福财眼前一亮,“多修几个蓄水池,不仅能存水浇地,还能存饮用水,一举两得。俺支持你,到时候俺也去帮忙挖蓄水池。”
王翠兰也笑着说:“俺也去帮忙,给大家送送水、做做午饭,总能帮上点忙。”
林晓峰心里暖暖的,看着父母支持的眼神,更坚定了想法:
“好,等忙完这阵子,俺就跟林大爷、永强哥他们商量,咱们一起把蓄水池修起来,让咱们村以后再也不怕旱情了。”
晚饭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王翠兰收拾碗筷,林晓峰则帮着父亲把院里的水缸挪到靠近屋檐的地方,方便明天盖塑料布。
月光洒在院子里,银辉遍地,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格外宁静。
“晓峰,你也早点歇着吧,今天忙了一天,肯定累坏了。”
王翠兰擦着手从屋里走出来,“明天还要早起修抽水机,别熬太晚了。”
林晓峰点点头:“娘,您也早点歇着,俺再看看院里的水缸,没问题了就去睡觉。”
王翠兰和林福财回屋后,林晓峰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的繁星,心里格外踏实。
他知道,有了救援物资,有了村民们的团结一心,还有家人的支持,林家村一定能彻底战胜旱情,迎来丰收的季节。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晓峰就起床了。
吃过早饭,他拿着工具往村口走,远远就看到不少村民已经在修抽水机了。
“晓峰,你来了!俺们正准备拆旧的叶轮,换上新的配件呢!”
一个村民看到他,笑着喊道。
林晓峰快步走过去,拿起工具:“俺来帮忙,咱们早点把抽水机修好,早点给玉米苗浇水。”
村民们齐心协力,有的拆旧配件,有的装新配件,有的调试机器,没过多久,抽水机就修好了。
“试试!”林晓峰按下开关,抽水机发出“嗡嗡”的声响。
清澈的水流从水管里喷涌而出,浇在旁边的玉米苗上。
“成功了!抽水机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纷纷拿着水桶、水管,往自家的地里跑去。
林晓峰站在抽水机旁,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林家村的希望,就像这喷涌而出的水流,正源源不断地涌向田野,涌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