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真甜!比村里井里的水还好喝,一点都不发涩!”
一个村民一边喝水,一边笑着说,脸上满是满足。
林德生走到林晓峰身边,手里拿着个玉米饼子,咬了一口,笑着说:
“晓峰,你们做得好!找到新水源,又修好了储水设施,咱们村抗灾的底气也更足了!照这样下去,肯定能扛过这次旱情。”
林晓峰也拿起个玉米饼子,咬了一口,饼子有点干,却越嚼越香: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光靠俺一个人也不行。只要咱们继续加油,肯定能挺过去。”
下午,林晓峰带着村民们又往村西的山坳去,继续挖水渠。
水渠要从山坳的山泉处一直挖到村里的蓄水池,全程有两里多远,还得避开高低不平的地势,挖起来不算容易。
村民们分成几队,一队在前头用铁锹挖渠底,确保渠底平整,水流能顺畅;一队在旁边用锄头清理渠边的泥土,防止泥土塌进渠里;还有的则扛着石头,在渠边垒起矮矮的石墙,防止水流冲刷渠边,导致泥土塌陷。
“大家加把劲!天黑之前咱们争取挖完一半,明天一早就能把剩下的挖完,把水引到村里!”
林晓峰擦了擦额头的汗,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土里,他手里的铁锹却挥得更起劲,一点都不觉得累。
刘兰花扛着一根碗口粗的木头走过来,往渠边一放,木头还带着点树皮的粗糙感:
“晓峰哥,这根木头咱们可以做个渠闸,就安在靠近村里的地方,以后想放水浇地或者存水,就把闸板插上或拉开,能省不少水,也方便控制。”
林晓峰看了看木头,点点头:
“还是你想得周到,等水渠挖好,咱们就把渠闸装上,这样确实方便。”
修储水设施的队伍也没闲着,林永强带着村民们继续修补剩下的水缸,有的水缸裂缝大,还得用铁丝先箍上,再抹水泥,确保牢固;他们还在村里的空地上又挖了三个新蓄水池,每个蓄水池都用石头垒了边,再抹上水泥,这样不仅不容易漏水,也更耐用,能用得久些。
“这些蓄水池都得好好弄,以后就算再遇到旱情,也能多存点水,不用太着急。”
林永强一边指挥村民们垒石头,一边说,手里的锤子时不时敲敲石头,确保石头垒得紧实,不会松动。
傍晚的时候,水渠已经挖了一半,渠底平整,渠边也垒好了石墙,看着像模像样;储水设施也基本修补完毕,新挖的蓄水池整齐地排在村边,等着存水。
村民们都累得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浸透了,紧紧贴在身上,脸上却满是笑容,一点都不抱怨。
“明天咱们早点来,争取一上午就把水渠挖完,把水引到村里,让蓄水池都装满水!”
林晓峰看着挖了一半的水渠,对村民们说,眼里满是期待。
“好!”
村民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带着股干劲儿。
回到村里,林晓峰刚走进家门,娘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迎了上来,粥里还放了点红薯块,闻着就香。
“晓峰,快坐下喝点粥,今天跑了一天,肯定累坏了。俺听村里人说,你们找到新水源了,真是太好了,以后用水也不用这么紧张了。”
娘把粥碗递到林晓峰手里,语气里满是心疼和高兴。
林晓峰接过粥碗,碗沿有点烫,却暖到了心里:
“娘,是啊,咱们找到山泉了,明天就挖完水渠把水引过来,以后用水就方便多了,您也不用总省着水用。”
他把今天找水源、修储水设施的事跟娘说了说,娘听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好!好!真是太好了!有你在,娘就放心了,咱们村肯定能好好的。”
晚饭过后,村民们都聚集在村基地的空地上,借着渐渐暗下来的天光聊着天,话题离不开今天的收获——有的说山泉的水多清多甜,有的说新修的蓄水池多大多结实,还有的盘算着明天引了水,先给哪块地的玉米苗浇水。
“等明天把水引到村里,咱们先把蓄水池都装满,再挑水去浇最蔫的那几亩玉米地,让苗儿快点缓过来,别耽误了生长。”
一个村民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玉米苗绿油油的样子。
林晓峰坐在人群中,听着大家的讨论,心里也暖暖的,满是期待。
他知道,只要大家继续这样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扛过这次旱情,等到秋收的时候,地里能结出饱满的粮食,村民们都能笑开颜。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泛着点鱼肚白,村民们就早早地来到了村西的山沟,继续挖水渠。
“大家加把劲,今天咱们一定把水渠挖完,把水引到村里,让蓄水池都装满水!”
林晓峰走在最前面,手里的铁锹挥得飞快,泥土不断被挖出来,堆在渠边。
村民们也干劲十足,有的挖渠,有的运土,有的整理渠边的石墙,进度比昨天快了不少,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
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水渠终于全部挖完了。
渠底平整,渠边的石墙也垒得整齐,像一条长长的带子,从山坳一直延伸到村里。
村民们赶紧把准备好的木闸装上——木闸被削得平整,大小正好能挡住渠口,再用绳子固定好,方便开关。
然后,他们在山泉的出口处挖了个小小的蓄水池,把水流引到水渠里,再用泥土把周围堵严实,防止水渗走。
“放水!”
林晓峰大声喊着,声音里满是激动。
村民们赶紧拉开木闸,清澈的水流顺着水渠慢慢往前流,像一条银色的绸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还带着“哗啦啦”的轻响,好听极了。
“水来了!水来了!”
村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有的跟着水流往村里跑,有的则站在渠边,看着水流慢慢向前,脸上满是喜悦,眼里甚至泛起了泪光——这水,是他们抗灾的希望啊!
水流慢慢流进村里的蓄水池,蓄水池里的水位渐渐升高,清澈的水映着蓝天,格外好看。
村民们都围在蓄水池边,有的用手捧着水喝,有的则高兴地互相说着话,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悦中。
“太好了!有了这水,咱们的玉米苗就有救了,再也不用愁水不够用了!”
“是啊!咱们的努力没白费,终于找到水了!”
“谢谢晓峰!谢谢大家!要是没有大家一起干,也找不到这水,修不好蓄水池!”
林德生看着蓄水池里渐渐满起来的水,激动得手都有点抖,他拄着拐杖,慢慢走到蓄水池边,声音带着点沙哑却格外有力:
“乡亲们,这水是咱们自己找回来的,蓄水池是咱们自己修的,这都是咱们团结一心、努力抗灾的结果!
只要咱们继续这样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林晓峰站在蓄水池边,看着村民们高兴的样子,听着大家的欢呼声,心里也满是欣慰和激动。
他知道,这次找到新水源、修好储水设施,不仅缓解了村里的旱情,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村民们抗灾的信心和团结的力量。
只要大家继续这样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彻底战胜旱情,让林家村的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远处的山林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像是在为他们庆祝,声音清脆悦耳,在村里回荡。
林晓峰抬头看了看天空,天空湛蓝湛蓝的,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心里也充满了希望。
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林家村的未来一定会像这蓄水池里的水一样,清澈而充盈,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