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这些年商贾越来越多,朱泾镇和枫泾镇产出了东南五省八成的上好棉布与绫子!十分有钱!”
暴彪骑在马上,对身边的陈凡小声道。
在江阴过江后,陈凡亲自拜访了镇江府知府和丹徒县县令,感谢二人在项毓和金山寺这两件事上,给予的帮助。
随即他跟即将带着弟子启程的洪升见了一面,两人细谈了一晚。
第三天一早便到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松江府。
“暴兄弟似乎对东南各府的情况都很了解?”陈凡骑在马上试探道。
暴彪沉闷的声音再次响起:“早些年随捻头经常走九江松江这一段江面,也帮着捻头走过运河,去京里办过一些事情,所以江面、运河两岸的情况,都还算比较熟。”
陈凡闻言心中惊讶,没想到自己三叔陈决竟还有事在京师办?
不过他打量了一下暴彪的脸色,知道对方不愿深谈,便也就不扫兴了。
“嗯,继续说说这松江府!”
“是,老爷,这松江府英宗时,听说瓦楞帽值四五两一顶,到了天监朝,贱卖一钱。加之鱼盐之利,读书人很多!”
“不过,松江府的读书人大多集中在华亭,听人说,苏松士大夫家,十有五六在华亭,到了华亭,家家高门大院,多蓄声伎!”
陈凡点了点头,记得另一个时空中的明朝,松江在嘉靖朝还出了位徐阶徐阁老,还有董其昌、莫如忠,都是当时顶尖的文人。
“不过!松江府虽然这些年富庶了,但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却并不好。”
陈凡诧异道:“为何?”
“还不是吴淞江,沿着吴淞江富户林立,他们纷纷竺坝灌田,导致太湖水无所泻,天舍淹没!”
陈凡恍然大悟这个年代黄浦江还是条小河,另一个时空中繁华的浦东,此刻多是盐碱地和沼泽地为主,主要被开发的地区还是浦西,哪里才是农业活动和市镇聚落的集中所在。
长江泥沙沉积形成上海陆地,是一个从西向东渐进的过程。
浦西地区,比如松江府城,上海县,在唐宋时期便已经基本成为陆地。
而浦东大部分地区在这个时代仍然处于“新涨沙洲”的状态,土地质量受海水倒灌影响,土壤含盐量很高。
这种地方在这个时代有个专业名词——【卤地】,如果想要开发种植,需要长期淡水的冲刷才能改良。
陈凡没有继续再思考这个问题,而是转而问起他感兴趣的事情来。
“松江有什么有名的书院吗?”
“有,西林书院!”
“哦?这是什么所在?暴兄弟你听说过吗?”
暴彪摇了摇头:“老爷,暴彪就是个粗人!”
“嗯!”
……
一路上主仆两人聊天说话,很快,早上还在嘉定,到了下午变到了华亭县。
果然,这里如同暴彪所言,商贾云集,家家机杼声不绝于耳。
“快让一让,都让一让!”
两人正牵着马在市集中走着,身后行来一行车队,领头的车夫,一边挥着鞭子,一边吆喝道,行人纷纷避让到路两旁。
“老爷,你看!”暴彪站在路边,指着不远处行来的车队。
陈凡看去,只见牛车上都插了绿色的小旗,旗子上写着“泰州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