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怙有些惊讶,他虽然跟陈凡接触过几次,但平日里很少交流。
待徐拯走远后,陈凡道:“小三试时,在下和弘毅塾都蒙二爷照拂,陈凡心中谨记,须臾不敢忘。”
徐怙淡淡一笑:“都是些小事,我们都同住海陵,自然应该守望相助。”
徐怙是陈凡的保结,又跟徐述一起,为弘毅塾的孩子们考县试,帮了大忙,陈凡一直想要报答徐家,但总是没有机会。
“听说二爷这次也要参加乡试?”
徐怙点了点头:“科试时,因为文瑞不在,侥幸得了县学第一。”
陈凡笑道:“二爷太过自谦,我听小石公提起,在宁波鄞县时,二爷的文章,就连宁波知府也是看重的。”
徐怙摇了摇头,并不沾沾自喜。
陈凡想了想后,对徐怙道:“近日有个朋友拟定了几个文题,我作了之后,觉得文思不畅,能不能请二爷写几篇程文来,让在下研究研究?”
徐怙笑着刚想说些什么,但随机他看着陈凡的笑容,心中似有所感:“这,不敢当,文瑞但写给我,我与大哥细细参详之后,咱们一起切磋。”
陈凡点了点头,从袖中摸出一张纸来,递给对方。
上面都是些《四书》中出现的经济相关题目。
……
上灯后,徐怙终于回到府中。
徐述早就备好了饭菜等着二弟和儿子回家。
刚到家里,徐怙就将大哥拉到一边,并将纸条递给了大哥。
“你说,这是文瑞给你的?”徐述拿起纸条就着烛光看了起来。
“你把文瑞下午说的话细细说给我听!”
待徐怙说完,徐述扶着须道:“都是四书题啊!且都是经济之学?还专门问了你这一科考不考?”
“大哥,你说……”
徐述没等他说完,点了点头道:“我了解文瑞这个人,他这人从来不说废话,最是务实。既然人家要跟你切磋,那你就用心把每个题目都写上两篇。写完之后我来改一改再给文瑞看。”
徐怙见大哥如此认真,心中狂跳,随之而来是狂喜涌上心头,他面红耳赤道:“大哥,这是不是……”
徐述摇了摇头:“不要瞎想,我听说最近在县学里给你们讲课的沈先生,之前在弘毅塾待过几天?”
“正是!”
徐述点了点头:“这位沈先生我找张邦奇打听过了,人家是进士出身,在京中能量很大,做过岳麓书院的经长,听说最擅揣摩考题。”
“其人在北直隶、湖广、山东都很有名。”
“那会不会是他提点了弘毅塾?”
徐述摇了摇头:“你权当不知道,这些题,只有你我二人在家里揣摩就好,不要再拿去外面说。”
说到这,徐述感叹道:“文瑞是个投桃报李之人,能把这些题目给你,人家也是担了干系的。”
“大哥说的是!”
“以后多与文瑞他们走动,这次乡试,说不定人家便一飞冲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