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功亏一篑(1 / 2)

陈凡就算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对方竟然会问出这种问题。

自从他回到海陵后,人生逐渐有了起色,尤其是府试和院试考完,家里有不少上门说亲的媒人。

就连同村的马员外也找媒人登门,想要将他孙女嫁给陈凡。

但每当母亲刘氏问起陈凡这事时,他总是以“举业为重”打发了去。

但这种借口已经越来越不能搪塞刘氏了。

上次陈准他们来海陵,临行前大哥还说,最近如皋县令找媒人登门说亲,母亲很是意动。让他尽快调整心态,准备结婚。

从另一个时代穿越过来,虽然陈凡的心理年龄很大,但这身子却只是个16岁的少年人。

陈凡还是对这么早结婚,心里有些抗拒的。

“文瑞?”一旁的顾敞温言笑着打断了陈凡的思绪。

“伯爷,学生还未曾结亲。”

顾敞抚须微笑,目光不远处一家院内的桃树道:“听说文瑞的本经是《诗》?昨日我读至'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总觉这海陵水土竟与周南相通——草木得时则盛,良才遇主则明啊。”

说到这,他停顿凝视陈凡,然后又意味深长道:“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般气象,方是治世之兆。”

顾敞这人说话是很有水平的,他先是用触目可及的桃树引出《桃夭》一诗。

然后用“桃树”比喻自家的女儿,“海陵水土”则暗指自己所处的环境。

“宜其家人”则是暗指两家可以联姻。

可偏这些话又不是放在台面上的,换个理解方式则又变成良臣、贤主了。

他一个掌握南都兵权的勋戚,毕竟是要脸面的,话当然说的不可能那么直白。

陈凡思索片刻后躬身一礼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然吾志在传灯续焰!”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出自《中庸》第十二章,造就是起始的意思,“端”即是开端。

刚刚顾敞用“宜其家人”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来试探陈凡,陈凡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的。

他这句话里的“夫妇”二字,狭义当然是指夫妻关系,当广义上又象征着最基本的人伦纽带。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君子的修身之道,其根本的起点是人际关系啊。

大家既然都是绕圈子,那陈凡当然要装糊涂。

顾敞听到这话,并没有生气,反倒似乎是被陈凡的机智震惊到了,半晌才“哈哈”笑着指向陈凡:“陈文瑞啊陈文瑞,你说你振铎宣风,难道你要一辈子教书育人吗?难道别的人生大事全都不管不顾了?”

“传灯续焰”,佛家以灯喻法脉,禅宗法统的传承就是一本名叫《景德传灯录》的书,陈凡这里当然指的是儒家道统的传承。

朱熹重修白鹿洞时提写“圣域薪传,儒林焰续”,说得跟陈凡那一个意思。

陈凡此时还能说什么,只能躬身行礼唯唯。

顾敞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难得难得!”

说完,转身上了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