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三笑三哭(1 / 2)

五月的金陵,随着倭寇骚扰南都的事情过去了两个月,这个东南重镇,帝国的南都重新恢复了活力,整个城市依然欣欣向荣。

毗邻国子监、贡院的三山街是整个南都书坊最为密集的地方,被成为“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坊”。

整个三山街沿线及附近的区域聚集了一百八十多家书坊,这种密集程度,冠居大梁之首。

其中尤以积德堂、富春堂、世德堂、十竹斋最为有名。

刘讷身为帝师,因身体原因告老还乡,但因皇帝再三挽留,最后特旨他去南监担任祭酒,以示恩宠。

刘讷这些年有个习惯,每日一早都会绕着国子监,从秦淮河边踱步至三山街。

他起床后先是去了绳愆厅查看昨日登记监生请假、出入的卤薄,见昨日又比前日多了二十多人,他的眉头忍不住皱了皱。

这些年朝廷东南剿倭,靡费日多,对于监生也开放了民间俊秀科,所谓的民间俊秀,其实很多都是目不识丁之人通过捐納得个监生的名头。

朝廷通过这种手段,得以弥补财政上的亏空。

可这样一来,造成不少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涌入南北监,导致南北监的学生质量大幅下滑,这段时间以来,刘讷常常忧心忡忡。

刘讷放下卤簿对那绳愆厅的吏员道:“乡试在即,南监出入亦要有些规矩,到时南直生员齐聚金陵,却见得南监竟是这般摸样,成何体统?”

那吏员小心翼翼道:“是!”

刘讷指着卤薄上一个叫黄明友的名字道:“此人经史兼通,文理俱优,我记得是率性堂的,怎么这两日总也出去?他去了哪?尔等可曾问过没有?”

其中一个吏员道:“似去了三山街的积德堂看书,最近不少人都去了那!”

刘讷闻言皱眉道:“积德堂?老夫每日都曾路过,怎没见着?”

……

半个时辰后,刘讷绕了一圈,正好到了三山街,这里不少书坊的老板都认识这位老大人,见面纷纷走出店铺躬身行礼。

刘讷也没有官员的架子,一一回礼。

当他路过积德堂时,想到刚刚吏员的话,不由得停了下来走了进去。

刚进门,就见积德堂内挂着一幅中堂,上书……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看到这副中堂,似有张迁碑体韵,联好,字好,他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时,书坊的掌柜恰好从后面走了出来,见到刘讷,他连忙小跑几步,来到刘讷面前跪下:“刘大人,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我说今儿一早门外便有喜鹊叫。”

刘讷想到今早绳愆厅吏员的话,他板着脸道:“你这中堂是谁的联?谁写的字?”

那掌柜连忙道:“回祭酒大人,这是海陵一名生员,名叫陈凡的联,字也是他的。”

刘讷只是随口一问,当他听到陈凡的名字时突然怔了怔:“你是说,是海陵县的生员陈凡?”

见那掌柜点头,刘讷抬头再看那幅中堂,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但很快,他又皱起眉道:“听闻最近有不少监生来你这书坊?今日怎么没见他们人?”

掌柜的闻言,脸上顿时露出难堪之色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