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团练(1 / 2)

时间到了三月中,又有几件大事发生。

一是福建有大股倭寇登岸,差点打进了福州,地方官员、士绅、百姓纷纷逃难,福建总兵被逮拿进京治罪,这样一来,东南练兵这件事更为急切。

第二是倭乱时诈城的土寇,终于露出了马脚,操江御史衙门在包港、小河寨一代抓获百余江丨贼,为首之人名叫包超,不过人虽然抓了,但这些人抢掠来的钱财却了无影踪。

第三件事便是朝廷有鉴于东南倭情,终于认识到需要有重臣在人事权、财权、兵权方面统一指挥抗倭,三月中邸报显示,原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苏时秀改加兵部尚书衔总督东南军务,统筹包括地方团练在内的所有抗倭武装。

不久后,“总督东南军务

为地方团练事札付淮州府知府韩”的文件便摆在了韩辑的案头。

总结来说就是苏时秀认为,地方武学要结合团练来办,武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将来带兵的实践,这样既可以练出卫所、营兵之外的一支地方团练力量,用以补充抗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武学生不要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毕竟这些武学生将来若是考中武举,那是真的要带兵的。

韩辑收到消息,很快便将之转到地方各县。

陈凡最近很是苦恼,自从县衙的消息公布以来,前来弘毅塾打听的人不少,但却都是问科举班的,讲武堂一个报名的人都没有。

倒是何凤池几次找他,说不要读那些经史子集,倒是想将来考武举,做将军。

何凤池这小家伙,陈凡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觉得对方有股子英气在身上,上次面对贼人时他的表现更是让陈凡刮目相看,见他决定弃武从文,陈凡当然很是高兴。

“凤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将来说不定你就能考个武状元来!”

“不过这年月,书还是要读的,功名也要去考,不读书不能开智,不读书不能明理,很多事,等你书读得多了,自然就窥一豹而知全身,将来你若真能带兵,读书对带兵更是大有裨益!”

但只有何凤池一人,这讲武堂肯定是开不了的,就在陈凡苦恼的时候,陈湘终于带兵回了信地,也催着儿子回到海陵。

听说又可以读书,又能学武学,陈学礼的眼睛顿时亮了:“二叔,我想进讲武堂。”

陈学礼在读书上的天份确实不高,同样的努力下,薛甲秀已经是县试案首,但他这次只是堪堪过了县试。

陈凡倒是不反对他去讲武堂,但就怕他老子陈湘知道后会反对。

古往今来的父母,都不想儿女吃自己吃过的苦,陈湘知道这年月武官在文官面前就是低人一等,他要是知道陈学礼这个童生,放着“大好前程”不好好读书,而是去考武举,估计能把这小子的皮给揭了。

陈凡踌躇了半晌,只能对他道:“你还是先跟你父亲商量商量再说。”

谁知陈学礼这次通过了县试,翅膀也是硬了,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夫子,我听凤池说了,进了讲武堂又不是不学经义,反正我两不耽误就是了。”

陈凡闻言便也答应了下来。

讲武堂的第三、第四个学生却是让陈凡有些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