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又来两案首(2 / 2)

即使是普通男女的愚昧心智,也能理解其浅显的道理;但若论及其精微深奥的极致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未能全然知晓的部分。

普通男女的平凡行为,也能体现道的日常实践;但若触及道的至高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难以完全达到的局限

这是原文的解释。

朱熹对这段话的引申则更加复杂。

其中涉及到“道的普遍性”,也就是日常生活处处有道。

但“道”又有双重特性。其一是“费”,也就是广大的意思,道无所不在,如《诗经》所言“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上下昭著于天地万物。

其二是“隐”,也就是精微的意思。道的本质深藏于现象之中,需通过“戒惧慎独”的修养方能体悟,正如《中庸》强调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这道题很有意思,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辩证的关系。道既是“愚夫愚妇皆可知可行”的日用常行,又是“圣人犹有所憾”的终极真理,体现了“下学上达”的儒家修行次第。

以上可以略过不看,其实圣人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从浅显处入手,避免空谈大道理,做人要做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但思想高度却要深邃无涯。

“体物而不尽于物,君子之道之费也。”

体察事物而不局限于事物的本身,这就是君子所持的中庸之道最为广泛的运用了。

陈凡看到这,抬起头对薛梦桐道:“甲第这个破题,我不请薛大人来评讲!”

然后他笑着将题目和破题给赶来的海鲤说了。

薛梦桐、周良弼他们早就知道湖广名士海鲤在弘毅塾了,这一次终于得见,他们也很好奇这位名士对孩子文章的品鉴。

海鲤抚须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圣人所不知,如孔子问礼问官之类;所不能,如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之类。”

“愚谓人所撼于天地,如覆载生成之偏,及寒暑灾祥之不得其正者。”

海鲤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圣人也有认知的局限,例如孔子曾向他人请教礼制、官职制度(如《左传》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问官名于郯子);圣人也有能力的局限,例如孔子未能获得治国之位施展抱负,尧舜推行「博施济众」时也因力所不及而感到遗憾。

所以我认为人们对天地的遗憾,主要在于其运行中的不完善:例如天地覆载万物时有偏颇(如山川分布不均、资源分配失衡),以及气候变化与灾祥现象偏离常态(如反常的寒暑、灾害频发等)

海鲤的这段话并不是对薛甲秀破题的评讲,而是对于朱熹那段话的引申。

周薛二人一听,惊讶的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可思议。

一个小小的弘毅塾,竟然有这么一位经义纯属的大儒坐镇,这就难怪他这两儿子能过县试了且得了案首了。

海鲤对朱圣人的话延伸完成后,这才缓缓道:“甲秀这篇文章的破题,已经达到【理真义精】的程度了,尤其是对经文的理解中参入己意,从大旨上看,又深契儒学正统。可谓是唯其理真,破题有经义之神,得注释之妙,漫说是县试案首,这破题便是拿去府试,也是案首无疑。”

陈湘摸着胡子,脸上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心里却在鄙夷这个丑八怪吹捧过甚。

反倒是薛周二人听完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很是认可海鲤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