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隐瞒(1 / 2)

这时,朱媺娖跑过来了:“夫君,你说司马家为啥不弄死史官修改史料呢?”

“怎么改?这件事崔杼就干过,最后呢,碰到了太史家,给他干懵了。”

“当时的史官奉行君举必书,秉笔直书。”

“君王干了这件事,那就必须记下来,哪怕是死也一样。”

“唐宋之前的史官就是这种风格,死了青史留名。”

“要知道,早期的史官都是家族世袭的。”

“还是拿崔杼来说,他一开始找的太史伯,但太史伯直接写下了崔杼弑其君五个字。”

“崔杼一气之下杀了太史伯,把太史伯的弟弟找来了,而且崔杼还把太史仲带到了太史伯面前警告他。”

“但太史仲还是那五个字,崔杼弑其君。”

“之后太史仲死了,崔杼又找来了老三太史叔,结果还是那样。”

“一直到了老四太史季,崔杼最终屈服了,摆烂了。”

朱媺娖不解:“为啥?”

“很简单,太史家死完了,后面还有一堆史官抱着竹简来找崔杼。”

“就像南史家,当时就准备顶替太史家,都已经在去的路上了。”

“也正是因为当时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才留下了那么多历史。”

“就凭这些史官的精神,君主杀的过来嘛。”

朱媺娖点头:“确实,杀戮太多会失了人心。”

“所以人们也意识到了,史官是高危职业,所以规定就来了。”

“帝王不得躬自观史。”

“所以不管是皇帝还是权臣,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不知道史官写的什么。”

朱媺娖看向李丽质:“丽质,唐太宗就想看。”

李丽质一头黑线:“我阿耶没看成,还没记录下来了。”

张彦点头:“确实,但是到了宋朝,就变味了,皇帝看史已经是常事了,到了明朝,甚至出现了改史。”

朱媺娖白了张彦一眼:“清朝改的更多。”

“其实皇帝不能看史书也给一些不道德的史官一些特权。”

朱媺娖想起了秦朝:“就像秦始皇,秦朝的法律也没有历史上记载的那么严格。”

朱媺娖又不是没去过秦朝,自然是知道的。

张彦也认同这句话:“确实是这样,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所以回头再看看司马家,他所处的时代就是皇帝不能看史的时代,而且……”

“司马家是当街弑君啊,那么多人看着呢,就算史官想隐瞒也隐瞒不了啊。”

“众所周知,正史不一定正,但野史一定野。”

“如果司马昭毁灭正史,那野史会把这件事记录的体无完肤。”

————————————

欣赏网络大神:

司马昭,秀美如妇人,帝甚爱之,床榻案牍之间皆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