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科举(1 / 2)

朱媺娖来信了,又去了成化时空,万皇后好客,把她留下吃晚饭了。

天幕空间的李丽质可就无聊了,闺蜜不在,没办法斗嘴。

“夫君,科举真的公平吗?我看我阿耶总说科举不公平。”

“这么说吧,绝对的公平那是不可能的,你阿耶说科举不公平也没错,因为科举的相对公平也是宋朝以后的事。”

李丽质不理解:“科举怎么还不公平呢?”

“士族垄断官场几百年了,你不会真以为一个科举就能解决的吧。”

李丽质挠了挠头:“难道不是吗?”

“想什么呢,直到宋朝完善了科举制度,才遏制了士族垄断官场的通道,隋唐的科举说白了就是一个雏形,可以说就是察举制换了张皮。”

“唐朝只是改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

“比如锁院就是在中晚唐时期出现的。”

李丽质不解:“什么叫锁院?”

“说白了就是负责科举的考官在临近科举的时候不能接触外人。”

“有的考生想走后门,就很费劲,毕竟考官都见不到。”

“锁院制度出现在中晚唐,等到了宋朝,就形成了制度性规矩,”

“不止如此,宋朝在唐朝科举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两点。”

“第一就是糊名,这个糊名就是把考生的信息挡住,让考官不知道考生的信息。”

李丽质眼前一亮:“好办法,另一个办法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迹,唐宋时期的考官就是名儒大家,门生众多,有的想走后门的考生就会把文章交给他们。”

“这些人就可以记住笔迹,所以就算糊住了信息,他们也可以通过笔迹来判断考生的信息。”

“甚至有些考生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让考官记住,会留下一些暗号。”

“所以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誊录制度也出现了。”

李丽质不解:“誊录?”

“对,就是说朝廷在科举中设置誊录官,考生的试卷不会给考官看,而是让誊录官把试卷抄一份,考官看的都是誊录官写的。”

“所以说宋朝之前的科举基本没有公平可言。”

“隋朝刚开始就不用说了,咱就说唐朝,那个时期的进士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

“有唐一朝,通过科举入仕的寒门只有两成,这还是武则天改革后的结果。”

“唐初没有改革的时候,数量更是少的可怜,”

“丽质,你知道宋朝时期的比例吗?”

李丽质摇头:“不知道。”

“四成之上,不到五成,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唐朝科举的漏洞太多了,很容易就被世家大族控制了,从而让进士大多出自于世家大族。”

“而且宋朝还规定了科举的时间,那就是三年一次大考试,这也让科举考试越来越合理。”

“之前的考试都是一年一次或者两年一次。”

“就这么说吧,就古代的交通水平,考生的时间基本都花在考试的路上或者准备考试。”

“机器也不能这样整啊,所以说这是非常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