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大义,李丽质又想到了一件事:“夫君,明明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啥曹操能统一北方,董卓就被诸侯围攻了呢?”
“呃。”张彦有些尴尬:“丽质,纠正一下,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后来的习惯。”
“而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诸葛亮说的。”
“记载于陈寿的《隆中对》,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根本就不成立,就比如曹操看上了袁绍的城池,就让刘协下旨,你觉得袁绍会同意吗?”
李丽质摇头:“肯定不同意啊。”
“所以啊,当时曹操麾下的谋士毛玠提出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
“这两句话的区别特别大。”
“如果把奉改成挟,那本身就是最大的不臣。”
“不止如此,荀彧说的更温和。”
“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所以曹操奉的是天下大义,至于那个汉献帝,他是谁啊。”
李丽质看向张彦:“所以这也是曹操恪守君臣之礼的原因?”
“当然了,古代最大的恶就是不臣,何为不臣,皇帝说你不臣,那你就是不臣。”
“也就是说,东汉末年,谁掌握了汉献帝,就等于掌握了道义的制高点。”
“所以曹操早期的的确确在奉天子,当接到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就恢复了汉朝宗庙。”
“并且曹操在早期是严格遵从君臣之礼的。”
“可以说当时的汉献帝如果想干掉曹操,他有一万个机会。”
李丽质一脸懵:“不可能吧,当时的汉朝可是名存实亡了。”
“对,确实名存实亡了,但依旧存在不是,汉献帝是宝也是祸。”
“当时的曹操如果敢有一点不臣之举,天下诸侯就可以联合灭了他。”
“既然不能有不臣之举,那面见天子,自然不能带侍卫。”
“可当时的汉献帝身边可是有忠心的侍卫的,汉献帝完全可以在曹操觐见他的时候弄死他。”
李丽质不解:“那汉献帝为什么不弄死曹操?”
“弄死了曹操又怎么样?到最后还不是会被其他诸侯带走。”
“先别说以后,就说弄死了曹操,汉献帝能不能活着离开皇宫都是个问题,当时曹操的班底都是亲族。”
“就算汉献帝赦免他们又如何?谁知道以后的汉献帝会不会算账。”
“总而言之,前期的曹操和汉献帝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李丽质眨了眨眼:“如果曹操强行挟持汉献帝呢?”
“曹操不瞎,上一个这样干的是董卓。”
“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图一个乐子,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还要看董卓。”
李丽质眨了眨眼:“咋回事?”
“董卓到达首都的第一件事就是废了汉少帝,自古以来,废立君王都是大逆不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