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历史(1 / 2)

朱媺娖最近一直在翻阅历史,反正就是粗略一看。

“夫君,你说历朝历代的天灾和战乱那么多,这些史书是怎么保存下来的?还有那些史官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再往前的我不知道,但在夏朝时期,华夏就有真正的史官了,叫做太史令。”

“夏朝的太史令主要是做计算天文历法,记载重大事件的。”

“到了商朝,史官的职业分的更细致了。”

“商朝有四类史官,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

“贞卜史官和祭祀史官主要是记载天文星相和巫术占卜之类的,属于神职人员。”

“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就类似于后来的史官了。”

“作册史官就是负责制作并且保存册命的史官,比如君主册封了哪个大臣啊,或者嫔妃之类的。”

“记事史官就很好理解了,记录王朝大事和君主言行的。”

李丽质眉头一皱:“就记个历史,至于分那么细致吗?”

“丽质,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别忘了,周朝到秦朝,那可是用竹简的,那东西多重啊。”

“哦。”李丽质有些不好意思:“把这件事忘了。”

“这还没完,东周时期,史官又改变了,周礼中就记载了五史。”

“内史,外史,大史,小史,御史,同样的,礼记中也记载了有记录君王语录的史官。”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一个记录君王言行,一个记录君王做的事。”

“而且君王自己不能查看,只能让后人看,所谓君举必书,这也是为了监督君王,让君王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

“丽质,你说说,君举必书的理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崩坏的。”

。。。。。。。。。

李丽质无语:“我不想回答。”

李世民开的坏头,这没办法洗白,这种事要么没有,要么一直有。

“也正是因为史官的细致化,让历朝历代的史料被保留了下来,这是一代代史官的功劳,也是一种传承。”

朱媺娖看向张彦:“那战乱就没办法摧毁这些史书吗?”

“媺娖,你要明白,所谓的二十四史,都是后来的朝代修的。元修宋,明修元,清修明。”

“这些史书所报考的都是前朝的史料,用的也是前朝的史官。”

“所有朝代都会吸取前朝的教训并加以改正。”

“在种种情况之下,基本上都会把史书修的比较客观。”

“至于缺失的部分,也会根据其他的记载来进行筛选并且补全。”

“就比如各地的县志,哪怕是文字狱那么猖獗的时代,那些记载清朝大屠杀的县志都保存了下来。”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史料的数量有多庞大。”

“每个朝代修前朝史书都是以年来计算的,大量史官会翻遍各地的县志和当时朝廷的记录,并且参考民间流传的事来修史。”

“一个朝代花了上百年的时间都没办法系统性抹去所有的历史记录,就凭借区区天灾和兵祸就可以毁灭所有史料,别开玩笑了。”

“哦,事实永远无法被掩盖,总有蛛丝马迹。”朱媺娖明白了,这也印证了那句话,自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