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杨太后得知小皇帝投海后,也选择投海自尽了。”
“这个时候的张世杰已经绝望了,后来在海上遇到风浪时,都懒得躲了。”
“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
“随后张世杰死在了海上。”
李丽质眉头一皱:“别管打的怎么样,这种气节就很让人敬佩了,南宋和北宋真的是一个祖宗吗?”
“南宋是赵匡胤的后代,除了赵构。”
李丽质呵呵一笑:“难怪,原来是高粱河车神的血脉不好啊。”
“丽质,你以为这就完了?”
李丽质不解:“咋回事?”
“崖山海战,元军只是灭亡的宋军和宋朝的朝廷,但宋人还在抵抗。”
“四川有一座凌霄城,这座孤城是宋朝最后的城池,在崖山海战之后,独自抵抗了元军九年。”
“要知道,当时的元军出动了三十万人,凌霄城被攻破的时候,凌霄城所有军民无一人投降,全部选择死战,整个凌霄城全部殉国。”
李丽质轻哼一声:“多亏了南宋,不然宋朝就真的臭了,唯一的瑕疵就是赵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朱媺娖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啊,我家太祖后来起兵灭元了,对了,我家太祖的外公就是崖山海战的幸存者。”
(朱元璋的外公到底有没有参加崖山海战并成为幸存者尚无确凿历史记载,现存记载大多数为后世演绎或者是民间传说,可信度存疑。)
(支持方认为有一些史书记载了这件事,比如《扬王行实》中就提到朱元璋外祖父陈公曾经是南宋张世杰的士兵,并且参加了崖山海战,后来幸存,之后以巫术为生。朱元璋称帝后追封陈公为扬王,并设祠祭祀,暗示家族与抗元历史的关联。??)
(反对方认为吴晗的《朱元璋传》1965年版删改了早期版本中的陈公“不肯替敌人当兵”的记载,改为“怕被抓壮丁”,削弱了陈公抗元的事。??)
(还有反对者认为陈公年龄存疑,如果陈公在1279年就已经四五十岁,那么到朱元璋出生时差不多是百岁,与“年九十九薨”的记载矛盾,可能存在谎报年龄或者是故事虚构。??)
(根据《明史·外戚传》的记载,关于陈公的记载只有“年九十九薨”,并未提起陈公参加崖山海战的经历。??)
(民间多数故事都源自朱元璋自撰的《扬王行实》,但这本书可能是朱元璋为强化政权合法性而美化的家族历史。??)
(《扬王行实》是朱元璋撰写的。这本书是朱元璋为了追封外祖父陈公所写的传记,成书于洪武二年,里面详细记载了陈公的生平事迹,包括其参与崖山海战,海上逃生等经历。?)
(但就算是确定陈公就是崖山海战的幸存者,但陈公的经历对朱元璋的影响却有些夸大。元末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和自然灾害,并不是单一的家族仇恨。朱元璋的起义的动机更多是源于现实生存需求,并不是继承外祖父的遗志。??)
(所以看看就好,没必要较真。)
李丽质看向张彦:“真的吗?”
“这段历史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吗?”
李丽质摇头:“不重要。”
朱媺娖拽了拽张彦:“怎么就不重要了?”
“很简单,如果元朝的生活好,那就没人造反,你家太祖就算再厉害,也没办法建立明朝。”
“相反,元朝的生活不好,起义四起,你家太祖当时作为底层百姓,最开始的起义也只是为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