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媺娖通过天幕看三国时期的情况:“夫君,孙权这个大帝是怎么来的?”
“怎么说呢,在华夏的历史上,大帝一开始就不是形容人的,一开始称呼皇天大帝,昊天大帝这一类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提到了大帝。”
“闻昔大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
“说白了在古代,大帝是代表神灵的,一般人没资格用。”
朱媺娖嘴角一抽:“没资格用不代表没人敢用是不。”
“没错,所以孙权也是唯一一个用大当作谥号的人,也被称为吴大帝。”
“二月,大赦,改元为神凤。皇后潘氏薨。诸将吏数诣王表请福,表亡去。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
“这位在位二十四年,最出名的就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朱媺娖绷不住了:“后世真有才。”
“当时东吴给他的谥号是大,庙号太祖,所以说孙权是太祖大皇帝。”
“孙权是东吴开国皇帝,所以东吴捧他是没任何问题的,但问题就在于这个谥号,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谥号就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毕竟这个大帝是给神仙用的,可是大这个谥号给三国最晚称帝的皇帝身上,就有点捧的太高了。”
“当然,如果孙权真有横扫天下的实力,用了也就用了,可问题是,他真没有。”
“而且史书也没记载定这个谥号的过程,所以人们也不知道吴大帝这个谥号是根据什么定的。”
“所以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止是后世,就连当时距离三国很近的南北朝时期的人也不清楚。”
“就像萧梁时期有个历史学家叫沈约,这位都快把史书翻烂了也没搞清楚孙权这个大帝是怎么来的。”
“早知道,沈约那个时代距离东吴也不过二百年,作为南朝的人都找不到任何依据,更别提后世的人了。”
朱媺娖目光灼灼的看向张彦:“夫君,你认为呢?”
“这个只能猜测。”
“谥号的诞生就是用来总结一个人的成就的,开国皇帝的谥号要么文,要么武。”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刑民克服?曰武。”
“文和武也是顶级的谥号。”
“三国之前,等级最高的差不多是刘邦的谥号,也就是高。”
“谥号和庙号一样,同样会贬值,既然刘邦用了高,那么其他开国皇帝也会用,需要有对比。”
“明太祖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简称高皇帝。”
“努尔哈赤的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同样简称高皇帝。”
朱媺娖撇了撇嘴:“他也配?”
“确实不配,努尔哈赤最多一部落酋长,还没资格当皇帝,后金也不是正经的封建政权。”
“同样的,因为有的皇帝太拉夸,也会让谥号变臭,比如恭帝。”
“就比如你曾爷爷,一开始是的谥号也是恭,显宗恭皇帝,不过有的大臣不干了,之后改成了神宗显皇帝。”
“再看看东吴,因为大这个谥号太高了,所以就会让人用正统的大一统王朝向东吴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