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我把这件事给忘了。”
朱媺娖一脸懵:“忘了?”
不过朱媺娖转念一想,忘了就忘了吧:“夫君,反正宪宗不着急,以前也没有,不重要,我们不冒险。”
这可把张彦逗笑了:“你不怕你家祖宗捶你啊。”
“不怕啊,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啊。”
“好主意。”张彦笑了笑,这小丫头就是不想让他冒险,但讲真的,拿个传国玉玺,对于他来说还是很简单的。
“哼,所以你要给我保密。”
“知道了。”
朱媺娖话风一转:“对了夫君,为什么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只有我家太祖成功建立王朝了?”
张彦愣了一下:“你听听你在说什么,你确定你家太祖那是农民起义吗?”
“怎么就不是了?”
“你家太祖一开始确实是农民起义,但到了后来就不是了,我认为的农民起义成功建立成全的标准是,建立起来的王朝是民主平等的,不过这也不能叫王朝了。”
“媺娖,你别忘了,你家太祖成功的根本可不是纯粹的农民起义军。”
“你家太祖在不断发家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士绅地主,建立了以你家太祖为首的地主阶级。”
“所以明朝本质上还是一个以地主阶级为主的封建王朝,只不过因为你家太祖的出身,他会镇压地主,保护农民,但本质上和其他王朝还是没区别的。”
“等后来的皇帝继位,明朝实际上和传统封建王朝没有任何区别了。”
朱媺娖不理解:“那为什么封建时代没有纯粹的农民起义成功案例?”
“很简单,后世的中学课本就有讲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这导致目光短浅。”
“政治上,农民缺乏切合实际的纲领。”
“思想上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持。”
“组织上很难形成领导核心。”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有这些问题,赤眉军,绿林军,黄巾军,还有太平天国,都一样。”
“这也导致农民起义破坏力非常强,但却没办法建立稳固的政权,从秦到元,这些王朝基本都是在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后覆灭的,但建立新王朝的统治者都不是纯粹的农民领导者。”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世界上就没有超越阶级的国家,同样的,农民起义也是为了农民利益发生的。”
“但问题就在于一个国家不可能只有农民,从来没有单一阶级的国家,一个国家除了农民,还有地主和商人。”
“这些人掌握的资源远远超越了农民,所以古代的单一农民起义不可能成功。”
“南明史也介绍了李自成的失败,说白了就是没有联合当时强大的地主阶级。”
“清朝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联合了当时明末的士绅地主,既然要联合,那就要给他们利益。”
“所以雍正才会对付那些地主士绅,清朝权力稳固了,自然要收回士绅地主手中的权力了,至于给不给?”
“清朝有两套班底,一套是士绅地主,一套是八旗军,敢不交权,直接物理超度呗。”
朱媺娖笑了笑:“满清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差不多,毕竟明末士绅主打一个恶心。”
这时,朱媺娖话风一转:“对了夫君,汉景帝为什么没有庙号?”
“怎么说呢,汉景帝的名声是比较有争议的。”
“有人说他和汉文帝一样,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也有人说他人品差,脾气坏。”
朱媺娖眨了眨眼:“咋回事?”
“这个嘛,需要从窦太后说说,对了,窦漪房这个名字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别整混了。”
“反正史记中记载,窦太后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窦太后家是小农户,她父亲也以打鱼为生。”
“后来经过一场意外,窦太后的父亲掉进了河里,没回来。”
“失去靠山的窦家人就开始自谋生路。”
“窦太后还有两个哥哥,当个苦力还是可以活下去了,但窦太后一个女子就不行了。”
“不过这个时候,皇宫来招人干活了,所以窦太后就以良家子的身份进入了皇宫,来到了吕雉身边。”
“几年后,吕雉打算派遣心腹宫女,送到诸侯王身边,用来收集情报。”
“所以窦太后就趁着这个机会找到了负责这件事的负责人,她希望回到距离自己家近的赵国。”
“但那个负责人是个健忘的,回头就把这件事忘了。”
“之后窦太后被送到了代国,差点把窦太后气死。”
朱媺娖直呼好家伙:“这一忘,直接忘出了一个窦太后。”
“没错,有的时候你不知道气运和意外哪一个先到,到了代国之后,她就被汉文帝看上了。”
“虽然当时的汉文帝是个小透明,但也比当时身为宫女的窦太后强。”
“而且汉文帝明显是喜欢她,很快,窦太后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叫刘嫖,汉惠帝七年,又生下了汉景帝,后来又生了刘武。”
“一女二子。”
“不过你要知道,这个时期,汉文帝有自己的代王妃,而且至少给汉文帝生了三个儿子,也有记载说四个。”
“只不过这个代王妃在历史上没留下太多记载,包括她的儿子。”
“后来,汉朝高层把吕家灭的干干净净,你想想,都干到这个地步了,汉惠帝的后代是绝对不可能继承皇位了,万一以后问起来,祖母家的亲戚去哪了,这就有点尴尬。”
“所以汉文帝上台了,诸侯王变皇帝,王子自然也变成了皇子,至于那个代王妃,不好意思,查无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