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信的印象并不好,不悦道:“王家人没有一个好的。”
“王子腾强势,此子也强势,倒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听说他回来了”
“回来了,在贾政那边。”
“他突然回来要做什么”
听到贾珍的询问,贾赦指了指窗下,淡然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求官罢了。”
贾珍恍然大悟,不禁笑了起来。
“可惜,此人几头不靠,属于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哼哼。”
贾赦冷哼,鄙视道:“以前他身份低微,所以提拔不难,如今想要往前一步,朝中无人支持,万万进不得一步,他几头不靠,自然也就没人支持他。”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官位后头多少人等着。
王信现在已经是游击将军,再进一步就是参将,虽然不如总兵,但也是独镇一方的大将。
如此重要的职位,朝中无人的话,怎么可能落到他的身上。
再大的功劳,没有人背后帮衬,那也只是功劳罢了。
贾珍知道荣国府的事情,自己不参与。
心里隐隐乐得如此。
自己名声不好,因此荣国府两房不和,自己的族长位置才稳,否则荣国府两房的当家人属于自己的长辈,自己将会很难面对。
总之。
忠顺亲王为皇帝奔波,看重贾府在勋贵的旗帜,那当然是以宁国府为首,自己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如何能稳住呢。
荣国府人多力量大,笼络的人才也多,这个王信,倒是可以尝试拉拢一下。
贾赦因为和贾政的不和,心里讨厌王信,自己没必要疏远。
忠顺亲王唯一看重贾赦的原因,就是此人和平安镇的关系,如果自己能拉拢王信,以王信的才能,而且王信还是京军将领。
贾珍有了主意。
不打算考虑贾赦会不开心。
“待价而沽”
听完贾政的话,王信隐隐有点明悟了。
忠顺亲王是皇帝的亲叔叔,天然支持皇帝,那么忠顺亲王拉拢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日后是皇帝亲政了的,反而抄家这两家,放过了荣国府二房。
所以刚才听闻贾政介绍最近京城的局势,王信有点纳闷,还以为是自己的原因,蝴蝶的翅膀煽动,所以改变了什么。
不过王信不再这么认为。
贾珍和贾赦明显是想要利用忠顺亲王,抬高自己的身份,从太上皇那边换取实际的好处。
所谓的中立,对于强势和弱势而言,就没有中立一说。
现在的中立,就是等于支持太上皇。
听到王信的形容,贾政感慨道:“是啊,的确如此。”
“待价而沽可不是好选择。”
王信无语。
贾政露出探究的目光。
王信直言道:“太上皇和皇上两人之间的矛盾如此之深,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没有了缓冲的局势,哪里有待价而沽的余地。”
贾政皱起了眉头,他倒是没想这么深。
以前很多人保持沉默。
王信想到了林如海。
林如海待价而沽,是因为十年如一日的布局,就是这样,也是走钢丝似的巧妙。
否则,谁不想像林如海那样。
都知道皇帝是未来,除非太上皇废帝,太上皇年龄又大了,谁知道太上皇还经不经得起折腾。
所以林如海这种。
属于皇帝的人,但是能获得太上皇信任,在两者之间需要的时候,有林如海独特的价值,这种定位关系,谁不想要
犹如一条独特的赛道。
流量巨大,别人却学不了。
哪怕是林如海,现在都无法像以往那么超然,贾珍和贾赦想要学,不是不行,而是已经错过了时机。
前些年太上皇和皇帝的矛盾没有到激化到如今的地步,从那时候找机会入手,才有一丝的可能。
贾珍他们的做法,如果让皇帝察觉,无疑认为是背叛,甚至在羞辱他。
未来皇帝的报复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如此,只怕我也劝不动。”贾政叹了口气。
荣国府内部的事,王信懒得管。
自己此次回京,可不是为了贾府的事,贾府未来如何并不重要。
“听说周道丰要致仕归乡”
“八九不离十。”
“我打算直接去拜访张吉甫。”
贾政愣住了,忍不住打量王信。
王信被看得发毛。
“怎么了”
“我现在都不容易见到张阁老,没想到你却能如此轻松。”
原来如此。
自己见张吉甫不难。
贾政不容易见到张吉甫,因为在张吉甫眼里,贾政没有价值,没有价值,自然不愿意浪费时间。
可自己不同。
自己的名望的确远不如贾政。
但是自己能撬动张吉甫想要做的事,所以自己的价值大。
看着一脸自信的王信,贾政无话可说。
当初林如海也是这样的。
从贾政嘴里了解了京城的局势,王信心里有了底,不过光贾政这边探查的消息还不够可靠。
诚如贾政所言。
想要见张吉甫的人如过江之鲫。
自己不能浪费机会,必须全力以赴,达到达到的自己的目的,让张吉甫完成他当初对自己的承诺。
贾政送了王信离开。
王信没有回凸碧山庄,而是找来史平。
“你去一趟扬州会馆,帮我联络陆仲恒,我明天去拜访他,请他抽出时间。”
“喏。”
史平拱手离去。
扬州会馆对史平一点也不陌生。
“薛蝌呢”
“他送薛小姐去了他姨妈处,还没有回来。”
王信看了一眼屋子。
这次不同以往。
王信带了二十几人,大多数安排去了河西营,只留郑浩、薛蝌、史平、石头四人。
二文二武。
听到郑浩的解释,王信也放了心。
薛宝琴从小野惯了,别看是个丫头,身体却不错,一路没有头疼脑热,把人送到了目的地,自己交了差,王信一身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