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方面希望谢云廷能保持理智,不要冲动行事;另一方面又担心谢云廷在李逸风和主战派的压力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整个客厅内,众人各怀心思,气氛紧张而压抑。谢云廷深吸一口气,看着李逸风,缓缓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北幽关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容臣再思量一番。还望陛下给臣一些时间。”
李逸风微微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与审视,说道:“好,朕给你时间,但新朝未必会给你时间,希望你能尽快做出决断,莫要让朕失望。”
说罢,李逸风与吴忠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缓缓离开了客厅。
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门外,而客厅内却依旧弥漫着压抑且沉重的气氛。
谢云廷呆呆地望着两人离去的方向,心中泛起一阵苦涩。
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力正如同沙漏中的细沙,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今日这局势的发展,让他清楚地看到,已有不少人的心悄然偏向了李逸风。
就从今日有人竟敢私自率领城防营的士兵,包围驿馆并斩杀新朝使者这件事,便能看出这些人那不可告人的狼子野心。
他们打着各种旗号,实则是妄图通过制造混乱,将北幽关拖入与新朝对抗的深渊,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这其中,李逸风的影响力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谢云廷深知,这种内部的分裂与人心的背离,对他而言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他作为北幽关的郡守,本应是众人的主心骨,掌控着这里的一切。
然而现在,他却仿佛置身于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之中,摇摇欲坠。
那些倾向李逸风的人,或许是出于对前朝的忠诚,或许是被复国的梦想冲昏了头脑,又或许是怀揣着自己的私利。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的行为都已经将北幽关置于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新朝使者之死,必然会招致新朝的愤怒与报复,而北幽关内部的不团结,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让局势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谢云廷感到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他明白,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不仅要应对新朝可能的进攻,还要想办法稳定内部局势,重新凝聚人心。
否则,不用等到新朝的大军压境,北幽关便会在内部的纷争中自行瓦解。
他缓缓转过身,看着厅内神色各异的将领们。这些人曾是他的左膀右臂,是他治理北幽关的依靠。
然而此刻,他却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不同的心思。主战派的激动与狂热,主和派的忧虑与无奈,还有一些人眼中闪烁的犹豫与观望。
谢云廷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时间紧迫,容不得他有过多的思考。
他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尽快找到一条既能保全北幽关,又能平衡各方利益的道路。
哪怕这条道路充满荆棘,他也必须勇敢地走下去,因为北幽关万千百姓的命运,此刻都系于他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