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书识字并不一定就能胜出。
纸上谈兵的人春暖见多了。
有些人侃侃而谈,但是却不能治病。
照本宣科会误大事儿。
实践才能出真知。
春暖很看好这二十四位普通百姓人家的姑娘,虽然起点低但是她们知道努力,她们有一颗想要学好的上进心,前途就不会差了去。
光凭一个月时间将两百零两首汤头歌诀背下来不说,还能从一字不识到认完上面的字,这就要下多大的决心和努力才能完成。
考核识草药,这些姑娘也占了很大的优势。
“我现在才发现,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说的就是我们。”
钟秀秀对这些穷苦人家的姑娘有了几分佩服之意。
穷不是她们的错,她们只是没有投到一个好胎,没有遇上好的父母而已。
扪心自问,她们从小生在这样的家庭锦衣玉食,从来不是靠自己的本事。
十多年以后,就只做米虫了。
这一次家族里让人来学医,姐妹们都不愿意。
钟秀秀是庶女,在府中从不争强好胜。
姨娘是一个老实人,是因为家穷又长得有几分姿色被兄长卖到府中做了妾室。
做妾原本不是她的本意,不过她倒也聪明,知道不争不抢,安安分分的度日。
生下女儿后,她就心满意足了,甚至有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府中生下庶女的妾室日子都相对好过得多。有庶子的则不同,她们总是削尖了脑袋想要让儿子出人头地,越是这样,越被主母所提防所嫌弃,日子越发不如意。
钟秀秀以为和姨娘母女俩窝在院子里不苟到及笈,主母看在她们母女俩安分守已的份上给她配一个稍微像样的婚姻事就是菩萨保佑了。
大户人家的女儿婚姻都是联姻,都是家族的牺牲品,特别是庶女,攀高枝当妾当继弦都是常态。
姨娘从小就告诉过她,宁为贫家妻不做富家妾,妾就是男人的一个玩意儿,主母一个不高兴了随时可能直接就打杀发卖了。
小小的钟秀秀也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孝顺主母,不惹嫡枝,安安静静等着有一天能当一个小家妻。
谁能想到,太后一道懿旨在京中掀起了一股女子学医的热潮。
高门大户的都要支派一个闺女去学。
钟家也不例外,但是,谁家好好的姑娘家愿意抛头露面去学什么医啊。
嫡女不来,庶女但凡姨娘有点本事的都不愿意来,最后目光一致落到了从不多言的钟秀秀身上。
其实钟秀秀早就看好了这件事儿,只是她知道自己越是表现出激切的想法越不能如意。
索性她就等着这个陷饼砸到自己头上的那一日。
果然,当嫡母问她的意见的时候,钟秀秀盈盈一拜:“女儿但凭母亲吩咐。”
“你是一个好的,去学了本事是你的,以后也能找一户好人家。”
“是,多谢母亲为女儿考虑。”
真能学了本事能找一户好人家?那嫡姐嫡妹怎么不去?
但是,嫡母有一句说得对,学了本事是她的。
所以,在众姐妹的嘲讽讥笑声中,她收拾了包袱来到了春山女子学院。
在这儿,她认识了不少的小姐,当然,很多知道她是庶女后又避而远之了。
就好像,庶出的身份本身就是沾着什么不祥之物一般。
她也不计较!
她的想法只有一个:学好本事!
是以,她在这儿很认真的学,很认真的记,也很认真的和一些真正想学本事的人相交。
很快就和一群穷家姑娘打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