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
“不要妄下决断,先看天幕吧。”
马皇后也开口劝道。
虽然一开始,听到未来大明的皇帝是朱棣,她心中也是疑惑生气,以为是朱棣造反夺位了。
但如今静下心一想,不可能。
朱棣她还是了解的,是不可能造他大哥的反。
至于为什么未来朱棣会登上皇位?
如果不是朱棣造反,难不成是朱标拱手相让?
还是……
朱标英年早逝没能登基坐上皇帝,朝廷被迫另立太子,让朱棣给当上了?
马皇后非常害怕这种猜测成真。
“好!”
在儿子和爱妻的劝说下。
朱元璋只能暂时打消收是朱棣的念头,恶狠狠的瞪了朱棣一眼。
“咱认真观看天幕,要是天幕放出,你未来胆敢造反夺位的事情,那就不要怪咱不跟你讲父子之情了……”
“……”
朱棣不敢反驳。
他的额头,脸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汗。
不仅是他们一家关心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谁做皇帝不仅是他们一家的事。
未来的皇帝,也关系到无数相关利益者的家族的前途命运。
无数文臣武将们,此刻也是捏紧了手心的一把汗,目不转睛的死死盯着天幕。
……
天幕。
船舱内宽敞明亮。
雕花木窗大开,咸涩的海风裹挟着阳光涌入,在四方桌的漆面上投下粼粼波光。
王也懒散的坐在檀木椅上,素色道袍垂落如云,袖口随意挽起,露出腕间淡青的经络。
他执筷的动作轻盈如鹤啄,先夹了一筷清蒸鲈鱼,雪白的鱼肉在唇齿间化开,鲜味混着海盐的滋味漫上舌尖。
又斟了一盏黄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瓷杯中晃荡,他仰头饮尽,喉间发出满足的叹息。
“啊!!”
“不错不错。”
他旁若无人般吃着,喝着。
郑和端坐对面,白袍上的金线绣蟒在光影中微微颤动。
这位三宝太监素来以沉稳着称,此刻却难掩眸中的好奇,眯眼细观眼前这位年轻道士——道袍纤尘不染,发髻以玉簪束起,举手投足间似有松风竹韵流转。
在他身后。
站着的官员们更是屏息凝神。
有人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有人偷瞥王也的面孔,似在悄悄打量。
“嗯嗯,这酒好喝。”
“鱼肉也不错。”
王也舔了舔唇角油渍,忽笑吟吟望向郑和。
“郑公公可知,道家亦有‘天地为炉,万物为鼎’之说?食人间烟火,也能从中悟红尘真味。”
他言语间毫无仙家架子。
指尖却悄然在桌沿画了个隐晦符纹,杯盘残渣竟霎时消融无踪。
看得郑和心头一震。
酒过三巡,王也已面颊微醺,却始终神清目明。
官员们窃窃私语:“传闻仙人餐风饮露,应当不食人间烟火,怎这般……接地气?”
却见王也忽将竹筷轻搁,饱嗝声清亮如钟磬。
“腹中饱足,方能谈正经事。”
终于要谈正事了吗?
郑和等人顿时目露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