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战败,城池丢失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重重地砸在荆汉众人的心头。马谡在亲卫的拼死抵抗下,领着不到百人的亲卫杀出重围,却丢下了上万人马,致使上万荆汉军被迫向新军投降。副将陈到在战败之后,收拢败兵四千余人,一路退守夷陵。他深知局势危急,迅速在各处要道筑起营帐,试图继续阻挡新军的前进。同时,他赶忙派人前往荆州,向陛下刘备请罪,并详细说明战败原由,请求派出援兵支援。
数日之后,荆州前线宜城,这里是从襄阳到江陵的最佳路线,地势开阔,适合大规模进军。大新帝国三皇子罗逸便率军至此,与荆汉天子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大军在此对峙。一时间,宜城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大战一触即发。
荆汉军大营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刘备与诸葛亮正在商议军情,刘备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几日朕总是心神不宁,似乎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仿佛预感到了某种危机。
诸葛亮赶忙安慰道:“陛下,汝多虑了,这是因为汝成天担心战事,忧心过度所致。”诸葛亮试图用温和的话语安抚刘备的情绪,他深知在这关键时刻,君主的信心至关重要。
然而,刘备并未因诸葛亮的安慰而好转,依旧一脸惆怅,他缓缓说道:“朕总觉得这不仅仅是忧虑那么简单,如今战事胶着,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诸葛亮见状,继续耐心安慰道:“陛下,如今咱们虽然遭到两路新军袭击,看似危险重重,实则只要咱们牢牢守住秭归,而咱们在此地防卫住襄阳来的敌军,便可无惧。再过两个月,酷暑便要来临,到时新军远道而来,必然难以适应,咱们定可寻得战机,反败为胜。”诸葛亮一边说着,一边用坚定的目光看着刘备,试图让他重拾信心。
刘备微微点头,但依旧担心地说道:“朕就是担心西线秭归战场的战事啊,朕总觉得马谡不太靠谱,会出乱子。”刘备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担忧,对马谡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诸葛亮闻言,思索了一番,回应道:“秭归乃是坚城,马谡与陈到有两万人马,只要他们坚守城池不出,便不至于战败。陛下无需过于担忧。”诸葛亮虽然这样说着,但心中也隐隐有些不安。
刘备眉头紧皱,说道:“朕就怕马谡不听劝阻,到时出城对敌啊!那马谡虽然有些才华,但太过自负,朕实在放心不下。”
诸葛亮闻言,沉默了下来。他深知刘备所言不无道理,马谡的性格确实存在这样的隐患,此时他心中也不禁有些担忧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狼狈地冲进大营,气喘吁吁地说道:“陛下,这是陈将军给您的军报。”
刘备赶忙接过军报,只看了一眼,便大惊失色,说道:“马谡害朕也!哎……”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仿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诸葛亮见状,赶忙接过军报一看,同样大惊失色:“马谡竟然丢失了秭归!”
刘备焦急地说道:“快,召集众将议事!”
很快,张飞、马良、糜芳等将领纷纷赶到。诸葛亮面色凝重地说道:“刚刚收到陈到的消息,马谡不听劝阻,执意夜袭新军大营,结果中了法正的诱敌之计,大军被包围,导致丢失了秭归,还丢下被包围的一万余士卒,独自突围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