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华夏全国都在提“村村通”工程,涵盖了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方方面面。
沿海和南方经济发达的地方,早就已经热火朝天地推进,不少村子都实现了“出门有水泥路、家里有自来水、随时能通网络”;可像江原省这样的北方省份,因为地方财政压力大,大多只在部分富裕县区试点,根本没能力全面铺开。
而道口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常年入不敷出,“村村通”这事,以前大家连想都不敢想。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
董远方环视一周,从众人的眼神里,他清楚地看到了惊讶、顾虑,还有一丝不敢置信。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对于我们道口县来说,现在提推‘村村通’,大家肯定觉得不现实,甚至不敢想——我刚提出这个想法时,自己也犹豫过。”
他拿起桌上的材料,翻到具体规划那一页,继续讲道:
“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全力推行农业现代化,这不仅仅是搞机械化农业生产,更需要配套的民生设施跟上。尤其是目前老百姓最急切的需求——通路、通电、通水,这‘三通’要是解决不了,农业现代化就是空谈,老百姓的日子也没法真正过好。”
道口县的穷,体现在方方面面:县里没像样的工业,老百姓手里没闲钱,很多农村连最基本的出行、用水和用电都没保障。
有的村子到现在还走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有的村子吃水要去几里外的河边和井里挑,遇上干旱季节更是连饮用水都紧张;还有的村子电压不稳,一到用电高峰就频繁停电,连电风扇都转不起来。
去年董远方刚到道口县时,推动落实了十大民生工程,涉及灌溉水渠修缮、省道升级、学校危房改造等,但像“三通”这样工程量更大、投入更多的项目,因为财政限制,始终没能提上日程。
“董书记,实施‘三通’对我们道口县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是破天荒的大喜事,”
常务副县长白利军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顾虑:
“可咱们县的情况您也清楚,全县基础设施太落后了,初步估算下来,’三通’工程整体投资至少需要10个亿。就目前我们县的财政情况,就算把未来几年的上面的转移支付都算上,也支撑不下来啊。”
白利军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担忧。
紧接着,其他常委也纷纷发言。
有人觉得“三通”工程确实该搞,但时机还不成熟。
有人担心投入太大,会拖垮县财政,影响其他工作,尤其是现在正在全力以赴做的脱贫攻坚。
也有人提出,可以先在几个基础好的城郊乡镇试点,再逐步推广。
一时间,会上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的焦点始终围绕着“‘三通’工程推行不推行?怎么推行?钱从哪里来?”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董远方没有打断大家的讨论,只是静静听着,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不时记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