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皓清策马继续向西疾驰,马蹄踏过晨露未曦的草地,溅起细碎的水珠。
他的目光虽望着前方蜿蜒的官道,脑海中却反复回放着夏言熙字条上的内容,那些字迹仿佛还在眼前跳动,每一个字都牵扯着他的思绪。
他微微蹙着眉,嘴唇轻动,压低声音嘟囔起来,语气里满是困惑与凝重:“看来吴砚之的死,果然和贞启二十年那场天下大乱脱不了干系。
可恶……连夏姑娘那半神神婆的能力,竟也查不出这背后主使是谁。
那个第一个进入山洞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他处心积虑在地底建造那座地宫,又为何要在山洞里设下暗门,特意让我看到那些我曾亲历过的历史片段?
他究竟有何本事,能单枪匹马搅动整个大尉王朝的局势,让天下陷入动荡?”
一连串的疑问盘旋在心头,让他神色愈发沉郁。
此时天色已彻底亮透,东方天际的鱼肚白被染成了暖金色,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将光芒洒向大地,驱散了清晨的凉意。
路边的树木在阳光的映照下,投下长短不一的影子,随着马蹄的节奏向后倒退。
孟皓清抬手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襟,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他轻轻一夹马腹,手中的马鞭再次扬起,马儿发出一声嘶鸣,速度又快了几分——他必须尽快追上太子的队伍,将心中的疑虑与字条上的信息告知,眼下的局势,容不得半分耽搁。
与此同时,官道之上,太子率领的大军正井然有序地前行,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甲胄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队伍绵延数里,气势恢宏。
而在大军后方不远处的树林里,李肖率领的队伍正借着树木的掩护,悄无声息地跟随着,每一个士兵都屏息凝神,目光紧盯着前方的大军,不敢有丝毫松懈。
按照眼下的行进速度,再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双方便能抵达景州,一旦与在那里的李青碰面,一场蓄势已久的大战便会一触即发,空气中仿佛已弥漫开无形的硝烟。
就在这时,前方一名探子骑着快马疾驰而来,马蹄声在平坦的官道上格外急促。
他翻身下马,动作利落,快步走到太子马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禀报道:“启禀殿下!
我方前方探子传回消息,李青已率领队伍经过玉秋关,按照他们的行进速度推算,抵达景州的时辰,恐怕会与我们的队伍大差不差。
更重要的是,李青此次对外宣称是出征迎亲的队伍,实则兵力远超预期,足足有五万多人!”
太子闻言,猛地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勒住马绳,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几分:“什么?五万?这怎么可能!
他手里明明只有一万多死士而已,边防军向来只听朝廷调遣,怎么可能会听从他的号令,归他指挥?”
跪在地上的探子微微抬头,语气凝重地补充道:“殿下,并非只有死士。
李青的队伍中,还有四万西北土着人……我们的探子多方打探,至今仍不清楚李青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说服了那帮人,竟能让他们不顾部族安危,举全部族人跟随他出征,加入这场纷争之中。”
太子勒住缰绳,身体微微向后扭转,目光越过身后随行的队伍,落在那顶装饰华丽却透着几分沉重的花轿上。
轿帘低垂,看不清里面的动静,但他知道,萱灵正独自承受着这场纷争带来的压力。
收回目光,他看向身前的探子,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你继续带人盯着李青的队伍,务必查清他们的动向。
那些西北土着人向来桀骜不驯,从不轻易依附外人,此次却举族跟随李青,背后肯定藏着什么目的,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探子闻言,双手抱拳恭敬地应了声“属下遵命”,随后迅速转身,翻身上马,猛地一扬马鞭,马儿四蹄翻飞,朝着前方疾驰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队伍前方的烟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