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漫无目的的疯狂扫射,只有精准、短促、致命的点射。
苏军步枪射击的声音虽然略有稀疏,但却一直在不断的响起。
G-42机枪那撕布般的声音只响了短短几个点射就停顿,然后紧接着依旧是莫辛-纳甘步枪沉稳而准确的射击声!子弹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地钻进雪地里移动的灰色身影中。
“噗通!噗通!”
几名德军士兵一声不吭地栽倒在雪地里,洁白的雪地上迅速晕开刺目的鲜红。
“轰!轰!”
苏军隐蔽巧妙的迫击炮和反坦克炮也开火了,炮弹几乎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准确地落在德军突击炮的前进路线上和步兵散兵线中间。
爆炸的冲击波和破片瞬间又将几名德军士兵掀翻,鲜血洒满白雪,仿佛是给白雪裹上一层外衣…
德军士兵的惨叫声,哀嚎声,接连响起,步兵们被苏军精确射杀的火力压制的只能窝在被白雪覆盖的钢铁残骸后面当做掩体,根本不敢出去。
出去…苏军就会吃到苏军送来的子弹,单凭他们这么点人,再往前进攻就纯粹是在找死。
德军突击炮试图掩护步兵们开火还击,但苏军的反坦克炮手似乎早已锁定了它们。
一枚76毫米穿甲弹精准地命中了领头那辆突击炮的侧面!一声闷响,那辆突击炮的履带哗啦一声断裂,车身猛地一歪,瘫痪在原地,冒起浓烟。
其他突击炮见状,立刻慌乱地倒车,寻找掩体。
苏军其他85,76反坦克火炮也接连开火,将负责掩护德军步兵的突击炮小队打了个七零八落,两辆突击炮当场就起火爆炸。
整个交火过程短暂而激烈。苏军的火力并不密集,却按照瓦列里的要求保持的极其高效,每一发子弹,每一颗炮弹,仿佛都经过了精确计算,力求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绝不浪费宝贵的弹药。
这也是瓦列里所尽量所要求的一点,确保每一颗子弹都能打中敌人,列宁格勒目前的弹药储备经过入冬前德军发动的两次进攻后虽然还囤积不少。
但目前后勤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完毕,从生命之路上目前能获取的弹药数量也极其有限,何况列宁格勒目前最需要的还是食物,每次弹药的运输基本上都被削了数成,来换成同等重量的食物。
想要保持战斗力,根本还是得让士兵们和市民们吃饱。
瓦列里清楚的记得他刚进列宁格勒没两天,就学以前看过的纪录片做了一个测试,挑选十个看起来状态比较良好的士兵,背着自己的步枪,看他们能走多远。
结果得到的结果十分的糟糕,走的最远的只有300多米就开始气喘吁吁,脸色满是因为营养不良而产生的苍白。
从那开始,瓦列里就明白列宁格勒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尽量保持食物供应。
等到拉多加湖经过大轰炸的生命之路重新建设完毕,差不多城内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也就不用实施如此严苛的食物分配限制了。
望远镜内,德军部队开始狼狈的向后窜去,他们撤退了。
德军进攻部队显然没料到会遭遇如此精准而凶狠的抵抗。
他们的推进立刻受阻,伤亡不断增加,却连苏军主阵地的边都没摸到,被前沿阵地给打的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