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他陪同瓦列里前往视察一个民兵哨所的路上,他们遇到一队正在收集街道上冻毙者遗体的民兵小分队。
随后瓦列里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戴上简陋的口罩和手套,默默地帮助他们将一具已经僵硬的、轻得可怕的老人遗体抬上板车。
他的动作庄重而轻柔,没有丝毫的嫌弃或畏惧。
那一刻,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战神”,而是一个与这座城市共同承受苦难、尊重每一个逝去生命的普通人,谢尔盖参谋也是…他的内心大受鼓舞。
“将军…这…这太…”匆匆赶来的民兵队长见状声音有些哽咽。
“他们也是列宁格勒的保卫者,以另一种方式。”
瓦列里平静的回答道,他亲切的拍了拍队长的肩膀,“尽快安葬,让他们入土为安。”
这句话后来被刊印在报纸上,重复在广播中,广为流传。
正因为这些细节的点点滴滴,还没到一周时间,他在列宁格勒每个人的心中的个人威望已经超过顶峰…不少人将他视为希望,部分人也的态度也非常的热烈,对瓦列里的崇拜达到一个新的顶点,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
在绝望时看到希望,就有很多人都想将其抓住。
当然,瓦列里的核心目标依旧是列宁格勒的军事问题,他研究两日列宁格勒的防御地图和部队花名册,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加严峻。
许多步兵师和旅甚至都不到标准满编要求的一半,城内的补充的还非常缓慢,且还严重缺乏重武器,包括足量的弹药以及补给,士兵们普遍营养不良,因冻伤减员的也有不少。
他也没有像希儿臆想的那样进行‘表演’,反而开始了极其务实且非常繁重的工作。
首先,他根据现在有的兵力和防御地段的重要性,大刀阔斧的对部队进行整合,将几个严重缺乏有生力量的部队合并成新的战斗群,抽调还能战斗的人员加强重要地段的防守。
其次,他亲自核算每一份物资清单,尤其是弹药和反坦克武器的储备,精确到计算每一发炮弹,每一颗子弹,严令禁止浪费,各个还能开工的工厂也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紧接着,他优化部队防御,反复在沙盘上与苏军参谋们进行推演,瓦列里那天马行空的想法让许多人都非常吃惊,然后全体参谋都意识到,这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随后他们跟着瓦列里学习各种各样出其不意的奇怪想法,一些有经验的参谋经过培训后能跟的上瓦列里的初步思路,慢慢的很多人的想法开始渐渐的不受固于古板的战术的影响。
瓦列里打算再次培养一批种子。
而经过数十次推演,瓦列里随后也重新调整炮兵部署,规划新的雷区和反坦克障碍,利用严寒和地形,构建更加安全的弹性防御体系。
若是德军敢来,他们就是掉进陷阱了!
最后一步就是提振士气这方面,瓦列里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士气鼓舞,但他不止于此,每天都会巡查前线阵地,他也会尽量解决部队遇到的实际困难,尽可能调配食物和药品,表彰英勇班组以及个人与并且他们合影。
他还会倾听士兵们的诉求,即便一些困难的事情无法解决,瓦列里也会尽力想办法。
他的广播演讲永远都是精简有力的,从不回避困难,而是强调坚持,互助与最终胜利的必然性。
瓦列里已经成为列宁格勒还在坚守军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