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良的调虎离山之计得逞,从江华湾重新回到耽罗的时候。
皇太极也领着生力军直插于松山和杏山之后,也就是洪承畴的后方,此战建奴可谓倾国之力,于松锦前线布兵十一万,兵力上洪承畴所领的八万援军已不占优势。
可能是吸取萨尔浒的教训,也可能明军与建奴对阵,大兵团野战能力太弱,洪承畴死不分兵,八万大军全部聚集于锦松之间。
连对前线提议分兵防守退路和粮道的建议也置若罔闻。
最可怕的是建奴动员了大量人力,在两天之内,于松山和杏山挖掘了三道八尺宽的深壕,彻底封死了明军退路,为了打击明军士气,还夺取明军粮草十二堆,被困明军只余三日之粮。
无粮明军军心大乱,组织突围时又是一片混乱,出关的八总兵除了杨国柱、曹变蛟、王廷臣没临阵逃跑之外,其余五个全部跑了。
准确来说应该是五个半,因为杨国柱战死之后,接替他的总兵官也跑了。
明军惨败,光是此战突围就损失五万以上,未突围的残余军力纷纷进入松山。
建奴大局已定,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据点都被分割包围,互不联系。
虽然此次决战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但明军在上述据点依旧合计有四五万兵力,实力不容小觑,松锦会战进行到了最后围城攻城明军完败的阶段。
汇集九边精锐的大军,自宁远誓师出兵决战,不足一月,便遭此惨败,连洪承畴最后仅存的残兵也被建奴彻底截断退路,困于松山。
被建奴分割围困在松锦各据点四五万残兵,大明再无解救的能力,外援断绝,乃是建奴砧板上的肉,无援无粮,关外九边精锐全军覆没,这是短时间可以遇见的事情。
消息传到京师时,震惊朝野,满朝文武如丧考妣,此战意味着大明九边精锐尽失,再也无法攘外安内。
如果说再给大明一点时间,凭借大明庞大的体量,这些损失的兵力装备,肯定还能重新组建起来。
但关内的李自成们,不给它一丝机会啊!
打得只剩下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借着明军两线作战之机,重新出山,松锦大战期间,九边精锐悉数在外,搅得中原天翻地覆。
九边精锐尽丧之后,再也无兵可挡,滚雪球一般发展,终于在两年多后灭亡了大明。
松锦的大败,也预示着大明丧钟的响起。
……
登莱在前线的谍探,通过海路飞快的送来了洪承畴大败的消息。
但病床上的李俊业并无一丝惊讶,而是不动声色地让虞晚棠取来火种,将手中的密信烧成灰烬。
如此打击军民士气的消息,李俊业还不想让更多的人太早的知道。
转眼间,已经七月二十六了,李俊业掰着手指头算起,自己被强迫着足足住了四十多天院。
烧完手中密信之后,心情沮丧的李俊业再也不想住下去了。
松锦前线的结果在他得预料之中,但五万多热血男儿,一夜间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战死沙场,李俊业还是忍不住悄悄地流了泪。
他甚至一度有将高丽所有兵力撤回,渡海至辽东解救被围困残兵的想法,面对建奴锐气正旺的大军,能救几个就救几个的想法,哪里等死的毕竟都是大明的大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