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盐商罢市(2 / 2)

“老钱,你的心情大伙也明白,但遇事好好说话,大伙还是支持你的。”周家看似在劝他,其实是在给他站台。

钱家主舒展了一下眉目,再次环视大家一眼:“别人提刀上门,我们也不能这样坐以待毙,按照朝廷法度,灶户煮盐交予官府,我等再从官府手中购买盐引,领盐行售。”

“既然灶户我们无能为力,何不在我们长势上下手,灶户是官府管的,可是将盐行售于四方,朝廷完全依靠我们,按照那厮之前在山东河南两行省的做法,这中间利益大头是要自己吃掉了,也没打算给我们活路,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现在撂摊子,不行销南直隶之盐了。”

“我们不行销,市场之盐,自然锐减,物缺则价腾,到时百姓必然汹汹,我看他如何下场。”

“他收场不了,自然会亲自来找我们,到时候的话,有什么话就好商量了,他晒他得盐,我们已经贩我们的盐,井水不犯河水。

“好计策,我们不发威,他难道真当我们是病猫,不让这厮吃点苦头,他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厉害。”沈家庄附和地说道。

钱家主趁热打铁地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现在都通知扬州的盐行停止售卖南直隶之盐,一旦违规者,逐出行会,行会之人决不可再与其有商业往来。”

“好!好!”

明末已有资本主义萌芽,各种行业组织也纷纷应运而生。

……

在钱家主与同行们密谋时,李俊业刚好回到了吴村,吴村乃是第一个修建的盐田,不可不重视,去了现场李俊业才终于知晓吴村长当初为什么对晒盐法这么感兴趣了。

盐场选址之地,真的如他所说的一样外高内地,只需要简单的改造一下,就能如梯田一般,就能利用潮汐轻松的讲海水引入盐田,然后逐次蒸发,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节约很多大头的建设成本,以后就不用人力引海水入田,这意味着他们产盐成本很有优势。

吴村长虽只有五十多岁,但眼光还是很独到的,这点很让李俊业佩服,不得不说机会总是在有准备的人手上。

至于众筹建盐田这事,那就更简单了,村民全部穷的叮当响,能拿出银子的除了吴村长等少数地主之外,基本都拿出银子,全部用做工抵股。

为了建这盐田吴村长几乎是豁出去了,连家中半数的田产全部抵押于四海钱庄之中,其他村和商户都是如此,搞得刚刚在扬州开业不久的四海钱庄无银可贷,当即将存款利息提高了三成,吸引存款。

看完了吴村盐田,李俊业还去过孙小虎所在的孙村,孙村和吴村比起来就要差很多了,不仅村民要少很多,孙村千选万选的盐田选址也要比吴村差很多。

最后还是在李俊业的帮助下,选了一处高地,这样盐田的工程就要少很多,只是无法利用潮汐引水,李俊业毫不吝啬的教他们用风车提水,海边风大,正是利用风车的好地方。

至于工匠,不需要他担心,他已经派人回登州了,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精湛的各行匠人前来南直隶,帮助大家建设盐田,传授晒盐法。

如此三天李俊业全部往来于沿海各个建设的盐田之中,给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建设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