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中,李俊业先是将崇祯狠狠地拍了一顿马屁,方才说道自己打算在大湾制造银币,陛下乃九五之尊,打算将崇祯的画像刻印于银币之中,能让百姓时时仰望陛下天容,让百姓感受到陛下时刻就在身边,他们时刻沐浴于皇恩之中。
将自己的肖像刻于钱币流世,每个帝王肯定有这样的虚荣心,只不过受制于当时生产条件罢了,不然为何每位帝王登位之后,都要第一时间发行他们年号的新钱,将肖像刻在银币上,和将年号铸在铜钱上,其实意义是一样的。
同时李俊业还送去几个西夷的样钱,还有刚才徐牧之画的新钱样式,单留了正面空白,请求崇祯允许,如果允许的话,还请一个崇祯的画像。
画像也很重要,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丝毫不可冒犯,如果自己凭着记忆将画像画起来刻上,现在铸造工艺又粗糙,无论是画像还是冠冕服饰皆有讲究,很容易被人政敌抓到把柄,那就是大不敬了。
另外李俊业还从军事角度切入,对建奴跨海用兵,必须要先发展水师,而今水师容身训练良港不足,而鳌山卫浮山所却拥有胶州湾,乃是绝佳的军港之地,可用于驻军训练。
且言鳌山卫地势平坦,土地众多,而鳌山卫却只有两个所,显然并未充分利用,如果将鳌山卫交给自己,自己不仅拥有对敌作战的后方水师良港,还能利用鳌山卫的土地,将鳌山卫扩为五所之卫,又得一卫新兵用于北伐。
后面是巴拉巴拉一大堆,鳌山卫对于登莱镇的重要性……
李俊业还觉得,这样通过正常的奏章方式与他联系迁延太长时间,与他联系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他希望崇祯能够提供一个联系渠道,自己能以个人书信的方式直接和崇祯联系。
说完之后,又给崇祯拍了一个大大的马屁,
检查了好几遍之后,确认无误,方才交给得力亲兵,让他们由水师护航,驾快船从海上出发,以最快的方式送往京师通政司。
……
京师。
御书房内案牍如山,崇祯正埋首其中,不知不觉日已西斜。
批阅完一本奏章之后,崇祯放下朱笔,用一只手轻捶自己酸痛的后腰,另一只手从如山的奏章中拿出了下一本。
见奏章封面,出现李俊业几字,崇祯整个人为之一振,崇祯打开奏章,却发现奏章之内不仅还夹杂着一张纸,还有几个形状怪异的银币。
崇祯深居宫中,竟然不识得此物,他举起了手中的银币,对旁边的几个太监问道:“李爱卿上书,却在奏章中夹杂此物,诸位伴伴谁可认得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