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连夜收拾行李,将清代官窑瓷的修复工具和《制瓷图谱》仔细装箱,又把雍正珐琅彩瓶的复制品交给博物馆保管。告别郑局长时,他塞来一沓景德镇的瓷土样本:“带着吧,说不定以后用得上,也算是咱们这段合作的念想。”
火车从景德镇站出发,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从江南的烟雨朦胧,逐渐变成中原的辽阔平坦。胖子靠在车窗边,手里翻着一本《唐代壁画集》,嘴里不停念叨:“你看这章怀太子墓的狩猎图,多壮观;永泰公主墓的仕女图,多精致,这次要是能挖到类似的壁画,咱们可就出名了!”阿贵则捧着《新唐书》,手指在“诸帝公主传”上停留:“唐代贵族墓葬的墓志铭都很详细,要是能找到墓志铭,就能确定墓主人身份,说不定还是皇亲国戚呢!”
抵达西安北站时,陕西文物局的赵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手里拿着一张墓葬勘探图,眉头紧锁:“墓葬在西安西郊的少陵原附近,是当地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盗墓贼用炸药炸开了墓道,还切割了主墓室的壁画,我们在现场发现了几块壁画残片,还有被盗墓贼遗弃的洛阳铲和绳索,情况非常严重。”
我们跟着赵局长驱车前往少陵原,沿途能看到不少唐代墓葬的封土堆。赵局长一边开车一边介绍:“从墓道的形制和出土的壁画残片来看,这是一座唐代中宗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公主或国公。唐代少陵原是贵族墓葬区,之前发掘过不少重要墓葬,但像这样保存相对完整的,还是第一次发现。”
抵达墓葬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心头一沉——墓道入口被炸出一个两米宽的大洞,周围散落着破碎的砖块和壁画残片,几名考古队员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集残片。赵局长指着墓道说:“这个墓道通向主墓室,我们用内窥镜观察过,主墓室的壁画有一半已经被切割盗走,只剩下一些残片,还有少量的唐三彩和金银器散落在地上。”
老烟枪蹲在墓道边,用手捡起一块壁画残片,上面还残留着红色的颜料:“这是唐代壁画常用的‘朱砂’颜料,颜色鲜艳,说明壁画保存得很好,可惜被盗墓贼破坏了。西安气候干燥,壁画容易脱落,咱们得准备好壁画加固剂和保鲜膜,发掘时要小心,不能再损坏剩下的壁画了。”
Shirley杨打开便携式文物探测仪,沿着墓道慢慢移动,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密集的陶瓷信号和金属信号:“是棺椁。墓道的顶部有坍塌的风险,咱们得先搭建支撑架,防止发生意外。”
阿贵则在墓道周围的残片中仔细搜寻,突然捡起一块带有字迹的砖块:“你们看!这是墓砖!上面刻着‘景龙三年,匠作监造’的字样!”他兴奋地将砖块举到阳光下,“景龙三年是公元709年,属于唐代中宗时期,和赵局长说的年代吻合,太重要了!”
胖子扛着钢管和木板,大步走到墓道边:“搭建支撑架的活儿交给我!等架子搭好,咱们就进去找壁画和唐三彩,我还没见过完整的唐代金银器呢,说不定能找到金碗、银盘之类的宝贝!”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菊花茶,分发给所有人:“西安秋天干燥,喝菊花茶能降火,还能缓解疲劳。”他还在墓道周围撒上防虫粉,防止蛇虫爬进墓道——有天中午,他就在墓道入口发现了一条一米长的锦蛇,多亏防虫粉起到了威慑作用。
Shirley杨则带着考古队员搭建支撑架,用钢管和木板在墓道顶部和两侧筑起防护架,还在墓道入口安装了卷帘门,防止风沙进入墓道:“西安的风沙大,要是风沙吹进墓道,会损坏剩下的壁画和文物。”
阿贵则将收集到的壁画残片分类整理,按照颜色分为红、黄、蓝、绿,按照内容分为仕女、乐舞、狩猎,还在笔记本上画出每片残片的图案:“这片仕女图残片,和永泰公主墓的仕女图风格一致;这片乐舞图残片,上面的乐器是唐代的‘琵琶’,说明壁画内容很丰富。”
第四天清晨,支撑架和卷帘门搭建完毕,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安全帽,沿着墓道慢慢进入主墓室。主墓室约30平方米,顶部有残存的彩绘,隐约能看到日月星辰的图案,墙壁上的壁画有一半已经被切割盗走,只剩下一些残片,散落在地上的唐三彩和金银器格外显眼。
“太可惜了!这么精美的壁画被破坏了!”Shirley杨看着残缺的壁画,心疼地说,“咱们得赶紧收集残片,争取能修复一部分。”
老烟枪拿出壁画加固剂,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残存的壁画上:“这是特制的加固剂,能防止壁画继续脱落。咱们先加固剩下的壁画,再收集残片,一步一步来。”
阿贵则在主墓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完整的墓志铭,上面刻满了唐代楷书:“你们看!这是墓主人的墓志铭!上面写着‘大唐故永泰公主之女,新都郡主李氏墓志铭并序’!”他兴奋地念道,“新都郡主是永泰公主的女儿,中宗李显的外孙女,身份尊贵,难怪墓葬规模这么大!”
胖子则在棺椁旁发现了一套完整的唐三彩乐舞俑,有琵琶俑、古筝俑、舞蹈俑,共八件,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太好了!这是完整的唐三彩乐舞俑!比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复制品还要精美!”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紧张地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墓志铭的解读上,他对照着《旧唐书》和《新唐书》,逐字逐句地研究。有天深夜,他突然兴奋地叫醒我们,手里举着墓志铭:“重大发现!这篇墓志铭里记载了新都郡主的生平,还提到了‘神龙政变’的细节!上面写着‘神龙元年,郡主随祖母永泰公主入宫,见帝后相携,喜极而泣’,补充了史书中关于神龙政变后宫廷生活的记载,太重要了!”
Shirley杨在修复壁画残片时,发现一块残片上画着唐代的“胡商”形象,高鼻深目,穿着异域服饰:“这说明唐代中外交流频繁,胡商在长安很常见,也反映了新都郡主的生活环境很开放。”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50%左右,还会定期用软布擦拭金银器表面的灰尘:“这些金银器虽然在墓里保存了几百年,但表面依然容易氧化,咱们得小心呵护,不能让它们失去光泽。”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西安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三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壁画残片和几件完整的唐三彩。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赵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幅完整的唐代乐舞壁画卖给了一个叫‘刘老大’的文物贩子,这个‘刘老大’长期在西安、洛阳一带倒卖古代壁画和文物,警方已经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壁画!”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块壁画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新都郡主墓主墓室的乐舞壁画残片!上面的舞蹈俑和咱们在墓里发现的唐三彩舞蹈俑一模一样,要是能找到其他残片,就能修复这幅壁画了!”
回到少陵原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唐代文书和账簿,大部分都是新都郡主的日常用度记录,还有一些家书。阿贵拿起一封家书,上面的字迹娟秀:“这是新都郡主写给母亲的家书,上面写着‘今岁长安寒甚,母需多添衣物,勿念’,字里行间充满了亲情,太感人了!”
西耳室里则存放着大量的金银器和珠宝,有金碗、银盘、玉簪、玛瑙珠,还有一件金质的“鸳鸯纹香囊”,香囊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鸳鸯图案,里面还残留着香料的痕迹。Shirley杨拿起香囊,仔细观察着:“这是唐代宫廷常用的香囊,采用了镂空工艺,即使里面的香料燃烧,也不会烫手,体现了唐代工匠的智慧。”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唐代贵族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墓志铭,我们确定墓主人是唐代中宗李显的外孙女、永泰公主的女儿新都郡主李氏,她生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卒于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年仅15岁。她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不仅有大量的唐三彩、金银器和珠宝,还有精美的壁画和文书,为研究唐代中宗至玄宗时期的宫廷生活、社会文化和中外交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陕西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村民都赶来参加。赵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陕西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唐代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重要见证,”赵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计划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特展,让更多人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艺术水平和中外交流,感受大唐盛世的魅力。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投入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宫廷生活”“艺术瑰宝”“中外交流”三个部分。“宫廷生活”区还原了唐代郡主的卧室和书房,摆放着仿制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艺术瑰宝”区展示了唐三彩乐舞俑、金银器和壁画残片,让观众感受唐代艺术的魅力;“中外交流”区则陈列了胡商壁画残片、异域珠宝等文物,展现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唐代历史年表和长安城地图,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都城布局。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壁画临摹区”,准备了仿制的壁画颜料和宣纸,让观众亲手临摹唐代壁画,感受唐代绘画的魅力。不少绘画爱好者都在临摹区驻足,认真地临摹着仕女图和乐舞图,感受着唐代艺术的辉煌。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搭建了专门的恒温恒湿储存区,用于存放那些珍贵的壁画残片和文书。他还配制了特制的壁画保养剂,定期对壁画残片进行保养:“这些壁画残片非常脆弱,要是受潮或受到光照,很容易褪色,咱们得精心呵护,让它们能长期保存。”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玻璃,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靠近展柜太近或者想用手触摸展柜,他都会耐心地提醒:“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非常脆弱,咱们得小心保护,让它们能流传给更多的人看。”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了多场“唐代文化进校园”活动,带着仿制的唐三彩和壁画残片,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唐代的历史故事,比如“武则天称帝”“唐玄宗与杨贵妃”“玄奘西行”等,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会积极地提问,胖子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长大后想当考古学家,去发掘更多的古代文物。
经过六个月的紧张筹备,“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终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如期开展。开展那天,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文物爱好者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唐代文物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观众在“壁画临摹区”里兴致勃勃地临摹着唐代壁画,有的观众在“艺术瑰宝”区里仔细地欣赏着唐三彩和金银器,还有的观众在“宫廷生活”区里感受着唐代郡主的生活氛围,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唐代文物,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唐代的故事,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辉煌。尤其是那套唐三彩乐舞俑,太精美了,仿佛能看到唐代乐舞的热闹场景。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唐代金银器和壁画残片,感慨地说:“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唐代的智慧和文化,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这次唐代新都郡主墓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唐代历史,也让大家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责任就是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少陵原,眼神里满是怀念:“这次少陵原的发掘,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那些壁画、唐三彩、金银器,就像一个个老朋友,向我们讲述着唐代的故事。我这辈子挖过不少古墓,见过不少文物,但唐代文物最让我难忘,因为它们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还有一种独特的大气和包容,仿佛在告诉我们,唐代的中国是多么的繁荣和开放。”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唐代新都郡主墓墓志铭校注》,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这六个月的心血结晶,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墓志铭和文书,还有详细的解读和注释。这本书不仅能为历史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也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和社会文化。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唐代历史,争取能解读出更多的历史细节,还原更真实的大唐盛世。”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清代景德镇的官窑窑址到唐代西安的贵族墓葬,我们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而我们,正是这些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就在“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甘肃文物局的紧急邮件——在甘肃敦煌附近发现了一座唐代的藏经洞,洞里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佛经、文书和绘画,但藏经洞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唐代藏经洞!”胖子一下子跳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世界闻名,里面的文物价值连城!这次发现的藏经洞说不定有更多的佛经和文书,还有唐代的壁画和绢画,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敦煌!”
Shirley杨也面露期待地说:“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对研究唐代的佛教文化、社会生活和中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遗存。”
老烟枪则开始思考发掘准备工作:“敦煌气候干燥,风沙大,文物容易受到风沙侵蚀,咱们得带足防风沙设备和文物保护材料。另外,藏经洞里的佛经和文书多是纸质和绢质的,非常脆弱,需要特殊的保存条件,得准备好恒温恒湿的储存箱。”
阿贵则激动地说:“唐代的佛经多是用汉文、梵文、藏文等多种文字书写的,要是能发现完整的佛经和文书,对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语言文字太重要了!我对唐代佛经也很感兴趣,要是能参与解读,肯定能有不少收获。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唐代佛经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赵局长和陕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甘肃敦煌的旅程。火车从西安站出发,一路向西,窗外的景色从关中平原的沃野千里,逐渐变成河西走廊的戈壁荒漠。想到即将面对的唐代藏经洞,想到可能出土的佛经、文书和绘画,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期待。
抵达敦煌火车站时,甘肃文物局的马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件防风沙的外套,手里拿着一张藏经洞的勘探图,神情急切地说:“藏经洞在敦煌莫高窟附近的一座小山里,是当地的牧民在放羊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挖了一个盗洞,我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些佛经残片和绢画碎片,情况非常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