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一纸诏书断宏图(2 / 2)

“中原王朝千百年来,对我们草原的策略从未变过——分化、削弱、遏制,绝不容许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草原帝国。我们如今虽是部落联盟,但若吞下西辽,实力大涨,必然触及庆人的底线。”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愈发锐利,压低了声音:

“大汗,您定还记得奴儿干都司的苏察哈礼,以及他所处之位是何等险要。其军若出,可直插我草原腹地,威胁远胜正面之敌。”

"那年庆国内乱,我部与鞑靼一同南下,结果苏察哈礼直扑鞑靼王庭,使其急于回援。反倒让我们得以整合草原。

"

"但今时不同往日!若我们拒撤兵,苏察阿礼必会直取我部后方王庭。届时前有坚城未克,后有精骑来袭,腹背受敌,危在旦夕!

"、

乌力罕闻言,瞳孔骤然收缩,而后慢慢变得清澈!

阿尔斯楞见状,语气稍缓,旋即露出一丝思索的神情:

“不过......从方才那位沈使者的表现来看,他虽有恃无恐,却似乎并无意主动寻死以制造开战借口。这或许表明,庆帝此刻的主要意图仍是威慑和调停,未必真想立刻重启一场大战。但是......”

“但是......”乌力罕的声音突然响起,接过了阿尔斯楞未竟的话,“但是绝不意味着他们会放任我们壮大。”

阿尔斯楞见状立即收声,微微垂首,做出聆听的姿态。这位睿智的军师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将舞台让给自已的大汗。

乌力罕起身走到帐中,一束阳光从帐顶通风口直射而下,照亮他棱角分明的脸庞。

他仰面迎着天光,望着那些尘埃在光柱中无声飞舞:

“你说得对。中原王朝遏制草原,是刻在骨子里的。”目光穿透帐顶,带着冷冽的嘲讽,“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在他们眼中的‘前朝余孽’。”

乌力罕的手指摩挲着手中的圣旨,阳光将他的面容分割成明暗两半:“他们宁愿看到分裂的草原,也绝不容许强大的蒙古。西辽就是红线。越线之日,便是兵锋相见之时。”

阿尔斯楞见大汗已然道破天机,便知无需再多言。他缓缓闭上双眼,如同老僧入定般沉默下来,将所有未尽之语都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帐内重归寂静,唯闻帐外风声呜咽。

乌力罕独立于光柱之中,凝视着手中那卷沉甸甸的诏书,万千思绪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

接着,他忽然开口,像是在问阿尔斯楞,又像是在问那帐顶透下的天光:

“阿尔斯楞,你说......这长生天是不是在跟我们开玩笑?”

“我乌力罕,十六岁上马提刀,用了整整二十年,流了不知多少血,折了不知多少兄弟,才勉强把草原上这些散沙一样的部落拢到一块儿......

眼看着,眼看着终于有了点当年祖先们崛起时的模样,以为总算能带着族人重现大元昔日的荣光,就算不能南下中原,至少也能让蒙古人的声音再次让整个草原颤抖......”

他说到这里,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苦涩与自嘲,抬手用力捏了捏眉心:

“可偏偏......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遇上了这样的对手。那个庆国皇帝,那个贾玌......就像两座搬不动的大山,死死压在我们头顶。”

“有时候我真想问长生天,既然生了我乌力罕,为何又要生出他贾玌?既然给了蒙古人弯刀和战马,为何又要给庆人如此国运和帅才?”

乌力罕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帐幔,看到了那片他梦想驰骋却终究难以逾越的广袤土地——中原!!!

“这感觉,就像雄鹰振翅欲飞,却被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双脚;就像河流奔涌向东,却撞上了劈不开的巍峨山脉......空有万丈雄心,难敌天命与人势啊。

或许......重现大元荣光,入主中原,终究只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实现的梦了。”

阿尔斯楞闻言一怔,而后大惊,下意识开口:

"大汗......

"

乌力罕却猛地一抬手,制止了他未尽的话语。

“不必说了。”

乌力罕的声音已然恢复了平时的冷硬与沉稳,目光重新聚焦在手中的诏书上。

“梦,终究是梦。眼前的路,还得走下去。”他缓缓卷起那明黄的绢帛,指尖用力,仿佛要将所有的不甘都捏碎在其中,“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传令下去......明日拂晓,撤围,退兵三十里。”

阿尔斯楞没有回应,望着光中的身影,泪水不自觉地从眼中流出。

二十年的草原,二十年的血。

弯刀劈开的疆土,马蹄踏出的版图,终究敌不过远方都城落下的一笔朱墨!

那卷黄绸轻轻一展,就压塌了蒙古大汗最后的脊梁!

阿尔斯楞缓缓跪倒在地,第一次不敢抬头看他的大汗。

天光里,最后一个真正的蒙古可汗,就这样断了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