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太上皇的礼物:千古流芳的绝响(2 / 2)

圣旨宣读完毕,整个太庙前一片死寂!

那一道道殊荣,如同九天惊雷,一道比一道更猛烈地劈在每一位朝臣的心头:

配享太庙!——与历代帝王同享祭祀?!

御碑立传!——功绩由太上皇亲述、皇帝亲书,立于皇陵神道之首?!

昭忠祠万世主祭!——后世所有忠烈之士皆需先向他致祭?!

国史立传,永不加删!——史笔如铁,却独为他网开一面,永载其功?!

功载玉牒!——事迹录入皇室族谱,真正与国同休?!

尤其是那些以“青史留名”为终极目标的文官们,此刻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血液仿佛瞬间凝固,四肢冰凉!

他们听到了什么?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从今往后,千秋万代,只要提及“大庆”这个朝代,无论史书如何编纂,无论后世如何评说,所有臣子的功绩都将在一个人的光芒下黯然失色——那就是贾玌!

他将是这座王朝臣子中唯一、且永远不可逾越的巅峰!是所有后来者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目标!他们毕生追求的“青史留名”,在贾玌这五项旷古烁今的哀荣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可笑,仿佛萤火之于皓月!

“嗡——!”

短暂的死寂之后,文官队列中仿佛炸开了一颗无声的惊雷!

无数道目光瞬间变得赤红,呼吸粗重,胸膛剧烈起伏,几乎要撕裂朝服!

目光射向龙椅上的太上皇,那目光中充满了难以置信、惊骇欲绝,甚至是一丝丝的......疯狂!

许多文官,尤其是那些以青史留名为毕生追求的老臣,此刻只觉得眼前发黑,气血逆流,几乎要站立不稳!

他们支持东征,盼着胜利,想着国库充盈后可以推行新政,造福百姓,也为自己博一个治世能臣的美名,在史书上留下寥寥几笔。

可现在呢?

太上皇这轻飘飘的一纸诏书,简直是将他们所有人对于“身后名”的期盼,彻底扼杀!

从此以后,只要提及“大庆名臣”,所有人第一个、甚至唯一能想到的,只会是贾玌!

是他擎天保驾的救驾之功,是他灭国拓土的赫赫武功!

他们将来即便有再大的政绩,在这旷古烁今的功业和殊荣面前,都将黯然失色,永远只能活在“辽王”的巨大阴影之下,做那可有可无的陪衬!

念及于此,他们死死地盯着龙椅上那位行将就木的太上皇,脑海中疯狂地咆哮、呐喊、甚至诅咒!

‘太上皇!您老糊涂了吗?!’

‘您这是要绝了我等所有文臣的念想啊!’

‘万世之名尽归一人?!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此后百年,朝堂之上,谁还愿尽心竭力?反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超越辽王了!’

即便是那些与贾玌交好、或是中立的官员,此刻也面色煞白,手脚发颤,被这前所未有的恩宠惊得魂不附体。

这已不是恩赏,这几乎是重塑了臣子荣誉的规则!

就连贾玌的岳父,一向沉稳持重、深以为傲的林如海,此刻也是瞳孔骤缩,脸上血色尽褪。

他先是无比震惊地望向太上皇,随即猛地转头看向自己的女婿,那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难以置信的震撼,有一丝为女婿感到的极致荣耀,但更多的,是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源自文人本能的......嫉妒?

是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嫉妒!

凭什么武功能换来如此极致的身后哀荣?那他们这些文臣呕心沥血、治理天下的功绩,又算什么?!

整个文官集团,几乎要当场癫狂!

若非此刻是在庄严肃穆的太庙之前,若非御座上还有皇帝和太上皇,他们几乎要不顾礼仪地嘶吼出来!

而勋贵武将那边,虽然同样震惊,但反应却截然不同。

他们在短暂的愕然后,更多的是感到一种与有荣焉的激动和热血沸腾!

贾玌的成就,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武勋集团的极致荣耀!

他们看向贾玌的目光,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和敬畏。

太庙前,冰火两重天。文官的绝望与疯狂,武勋的激动与狂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风暴的中心——贾玌,依旧跪在那里,承受着这足以将任何人压垮的、足以引起满朝嫉恨的滔天荣宠。

太上皇仿佛没有看到下方那些几乎要喷火的目光,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似乎连最后一丝力气也耗尽了,满足地、彻底地闭上了眼睛,气息更加的微弱!

庆帝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目光深邃,他知道这份赏赐会引发何等波澜,但他并未出言安抚,只是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这是他父皇的决定,也是......他默许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