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2章 债主上门!(2 / 2)

否则传出去,他马尔万成什么人了?

“您说的是贵族吧?”朱亮微微一笑,“您别忘了,阿拉伯内最有钱的那批人,可不是贵族,而是那些阿拉伯大商人。”

马尔万神情微动,“你的意思是……”

“大唐曾经也遇到过国库空虚的情况,那些商人为大唐捐赠银子,陛下见他们为国为民着想,故而册封了他们爵位,或是赐了些闲散职位给他们,以示嘉奖。”

马尔万眼神微微闪动,随即露出笑容来,“我明白了,多谢朱掌柜的建议。”

“小事一桩,小事一桩。”朱亮笑眯眯道:“以君主与庆国公的交情,能为您分忧解难,是小人的荣幸。”

“您处理阿拉伯大商人一事,想来需要些时日,也难以有心力顾及其他事。”

他点了点被马尔万放到桌上的欠条,笑道:“此事我们大唐银行会暂时帮您处理一段时间,等您处理完阿拉伯大商人之事后,再来处理此事即可。”

朱亮这话说得漂亮,不仅解了马尔万的尴尬,宽限了时间,还主动给对方找台阶下。

马尔万当即笑逐颜开,“那便麻烦你们了。”

两人客气了一番,朱亮亲自送马尔万离开。

“掌柜,庆国公为何要我们给阿拉伯君主提这个建议?咱们不是也不急着要他这一千万两吗?”

“留着这个把柄拿捏阿拉伯,或是让阿拉伯将爵位安排给我们的人,不是更好?”

朱亮一巴掌扇在伙计的后脑勺上,“日后少在大庭广众下说这种话,即便是在银行内,你也没法保证隔墙不会有耳朵偷听。”

他两手揣进袖子里,慢悠悠道:“再说了,庆国公既然吩咐了,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照办便是了。”

“想不通没关系,别自己胡乱就行。”

伙计摸着后脑勺,愣愣地点头。

而马尔万回王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阿拉伯大商人,其中有两个亦是前几日,马尔万召集的贵族之一。

他们隐隐猜到马尔万的意图,怕是从贵族身上借不到钱,遂将主意打在了阿拉伯商人身上。

就在这时,马尔万沉声将阿拉伯缺钱一事说了,但是没有提及是因为欠了大唐银行的银钱。

众阿拉伯商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开口。

马尔万也不急,等他们消化完这个消息,再不紧不慢地道:“若是诸位愿意为阿拉伯排忧解难,我会赐予你们爵位,以作赏赐。”

方才还闷不做声的阿拉伯商人们,猛地抬头,一个个像饿狼似的,眼睛纷纷亮了起来!

马尔万终于露出了笑意,“一共三个爵位,只赐给为此次阿拉伯所遇困境作出最大贡献之人。”

“君主!”一个阿拉伯大商人迫不及待地上前,“我愿意出一千万!阿拉伯所缺的一千万两银子,我愿意全数解决。”

他满脸诚恳地道:“能替君主,替阿拉伯排忧解难,实在是我之幸。”

马尔万用尽力气,没有让自己神情过于扭曲。

一千万……他掏不出来的一千万两银子,这些人竟然说拿就拿了。

紧跟着,又有人喊道:“一千五百万!我可以捐赠一千五百万!”

“两千万两!君主!我愿意赠予王宫两千万两!”

最后价格一路飙升至三千万,马尔万几句话功夫,转眼便拿到了六千五百万两银子!

哪怕不能一次性还清大唐银行的欠款,却也相差无几了!

马尔万高兴得仰头大笑,“好!你们为阿拉伯所作贡献,整个阿拉伯都会记住!”

他立刻签了政令,给前三人赐予了爵位。

除了捐赠了三千万两的阿拉伯大商人是男爵,其余二人皆是子爵,但有此爵位,他们已经心满意足。

贵族与商贾之间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贵族可以经商,可以是大商人,然而大商人即便家财万贯,穷极一生也未必能有机会成为贵族。

如今不过花费两三千万两便能拿到爵位,值了!

新鲜出炉的男爵笑眯眯的,旁边有熟识的人上前道贺:“副会长,不对,应该是男爵了,恭喜啊。”

“同喜同喜。”卡里米斯商会的副会长眼睛笑得只剩一条缝。

早在马哈茂德回到商会时,庆修便传了消息过来,告知他马尔万随时可能会拍卖爵位,给他准备好银子,让他务必将第一名拿下。

副会长心想,看来跟着庆修混,比当一个卡里米斯商会的副会长好多了。

……

扬州,响水县,即扬州港口所在的县城。

县令背着手,跨过后院的门,准备推门进书房时,眼神微凝。

他快步进去,然后反手将门关上,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熟练得不知道这样干了多少次。

书房内已经有一个身形魁梧,留着络腮胡子的大汉候着。

“你怎么来了?有何要事?”

县令将门闩上,又将窗户关严实,确定外面没有人偷听后,才坐到书案后问道。

“有一件要事。”络腮大汉言简意赅道:“很快就是李世民寿辰,殿下意思,破坏此次李世民寿辰。”

县令动作一顿,疑惑地抬头:“为何?”

大闹李世民寿辰,这是嫌自己上回反书惹出来的事不够显眼,非要逼李世民将整个大唐翻过来搜寻他们不可吗?

络腮大汉:“殿下说,趁机将真正反书的内容透露给李世民,再让世人不要忘记了我们隋朝仍有人在。”

县令:“……”

“自从反书一事后,庆修盯得很紧,此时有异动,很容易被庆修将老巢翻出来。”

“我只是传消息的。”

闻言,县令神情扭曲了一瞬,忍了又忍,才将蹿上心头的那股无名火灭掉。

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庆修和李世民皆在盯着他们,只等着他们有所动作,非要在寿辰上动手,生怕不够惹眼?

让世人记得他们隋朝仍有人在有何用处?应该想办法让隋朝重新得民心!

否则百姓们提起隋朝,便破口大骂的话,他们不要说成事了,连藏身之处也难保,恐怕会成为过街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