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间。
东南季风起。
自南向北,地温水暖。
百花竞放,万物生长,生机勃勃。
扬州,登州,泉州,广州。
四地船坞。
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号子震天。
扬州作为率先进行建造大海船的试点。
不论技术实力,还是人员储备,都是毋容质疑的龙头地位。
在南朝原有造船产业的基础上。
以扬州为中心。
与船舰建造相关的完整产业链在江南地区形成。
扬州船坞增加到十处。
每处能同时开建两艘小型宝船。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
江南造船业迎来质和量的双重爆发。
今岁。
扬州下水六艘小型宝船。
其中。
两艘为海军战舰形制,四艘为商贸海船。
登州,泉州,广州也各自下水四艘小型宝船。
亦分战舰和商船。
山东道总管周罗睺。
江南道总管杨素。
福建道总管于仲文。
岭南道总管来护儿。
四位总管在皇帝和兵部的授意下,数年前便开始筹备组建海军。
如今。
战舰下水。
四地海军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座驾”!
宇文衍着手打造的北海、黄海、东海、南海舰队。
即将登舰成军,扬帆启航,驶向深蓝!
……
五月中旬。
两仪殿。
墨言一脸灿烂笑容,快步进殿。
正在茶室喝茶听琴的皇帝见状,嘴角一扬:
“小言,看来这是有好事啊!”
“回禀陛下!”
“唐国公一行回京了。”
年前。
宇文衍就收到消息。
前往天竺取经的三位太后一行。
已经乘坐华夏商业的商船踏上归途,抵达南洋坡县。
开春后。
首次出海商贸的船队,在东南季风的助力下扬帆返航。
近年来。
风帆技术突飞猛进。
随着左右风帆,尾帆,野狐帆的改进使用。
通过综合操纵。
可利用八种风向中的七种,只有概率极低的当头风不可行船。
海船已经拥有全天候航行的能力。
不过。
借助季风,可以大大提升航速,减少海上航行的时间。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宣唐国公进宫。”
宇文衍心情大好,开口说道。
……
将三位取经太后护送至平康坊会馆后。
李渊一行八十八人来不及欣赏雄伟的新都城。
当即赶往城外新军营地。
听闻基地已经改制成四象营。
当初负责日常事务的王鹰以及尉迟伽,侯定,杜咤四位将军已经离开了。
复命交差后。
李渊返城,匆匆回府。
离家十年。
回的已经不是旧城那个家了。
唐国公府搬到了布政坊。
南临东西广陌大道,东面紧挨着皇城西墙。
李渊骑着高头大马兜兜转转,终于来到自家门前。
“来者何人?”
“可有拜帖?”
“否则,速速离去,不得逗留!”
门口护卫看到有人到了国公府门前竟敢不下马。
当即出声询问。
李渊恍若未闻。
愣愣地望着门楣上的“李府”牌匾,早已是虎目晶莹。
听到护卫的喝问。
从门房走出一位老者,定睛看向阶下骑马之人。
“你是……”
“李叔,是我!”
“我回来了!”
李渊看到来人,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少爷,真的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