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还魂草(1 / 2)

洪武位面

朱元璋摸着下巴,目光从天幕收回,缓缓说道:“这几个臣子,在困境里还算有点骨气。杨嗣昌和孙传庭敢深入险地,洪承畴关键时刻也能顶上,没丢咱大明臣子的脸。”

徐达在一旁附和:“陛下说得是,他们临危不惧,一心为朝廷排忧解难,这种忠心值得宣扬。”

刘伯温微微皱眉,思索着说:“只是这‘黑木堂’藏得太深,手段也狠辣,此次虽化解了眼前危机,往后朝廷可得多留个心眼儿。”

朱元璋点点头,神色凝重:“嗯,得好好整顿一番,别让这些逆贼再有机会兴风作浪。”

永乐位面

朱棣负手而立,看完天幕,神色严肃地说:“杨嗣昌他们三人配合还算默契,在复杂局势中能稳住阵脚,一步步破解危机,可见是有能力的。”

夏原吉躬身道:“陛下圣明,他们在应对‘黑木堂’阴谋时,展现出了果敢和智慧,对维护京城稳定有大功。”

解缙接着说:“不过‘黑木堂’势力盘根错节,此次虽拆除了‘黑木塔’,但要彻底根除,恐怕还需花费不少功夫。”

朱棣微微颔首:“确实,不可掉以轻心,后续调查得抓紧,绝不能让他们死灰复燃。”

宣德位面

朱瞻基瞪大了眼睛,满脸后怕地说:“天呐,这也太吓人了,杨嗣昌他们一路上可太惊险了。还好最后成功了,不然可怎么办才好。”

杨士奇微笑着安慰:“陛下莫怕,杨嗣昌、孙传庭和洪承畴都是朝廷栋梁,他们定不会辜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于谦认真地说:“此次事件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以后得加强京城的安保,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朱瞻基用力点头:“对,一定要加强防范,可不能再这么让人提心吊胆了。”

嘉靖位面

朱厚熜靠在龙椅上,看完后撇了撇嘴:“哼,这几个人虽说把事儿办得还行,但过程中也有不少失误。要不是最后洪承畴解开机关,指不定成什么样子呢。”

严嵩赶忙赔笑着说:“陛下目光如炬,不过他们能在危机中及时补救,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戚继光抱拳道:“陛下,不管怎样,他们为保京城和陛下安危出了力,值得肯定。只是‘黑木堂’的威胁还在,得想办法彻底解决。”

朱厚熜微微眯眼:“嗯,继续查,务必把背后的势力都揪出来。”

……

杨嗣昌和孙传庭带领一队精锐士兵,火速赶往京城东郊的“黑木堂”秘密据点。一路上,杨嗣昌面色凝重,对孙传庭说道:“孙大人,此次东郊据点或许是我们揭开‘黑木堂’幕后谜团的关键,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孙传庭点头,目光坚定:“杨大人放心,我已安排士兵将据点团团围住,确保里面的人插翅难飞。只等我们到达,便立刻展开搜查。”

不多时,众人来到据点外。这是一座看似普通的大宅院,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孙传庭一挥手,士兵们如鬼魅般迅速翻墙而入,控制了整个宅院。

杨嗣昌和孙传庭走进宅院,只见院子里摆放着一些奇怪的器具,还有几间紧闭的屋子。“看来这里不简单,分头搜查。”杨嗣昌说道。

孙传庭带着一部分士兵搜查左边的屋子,杨嗣昌则带着另一部分人搜查右边。杨嗣昌走进一间屋子,里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和信件。他随手拿起一封信,上面的内容让他脸色一变:“孙大人,快过来!”

孙传庭闻声赶来,杨嗣昌将信递给他:“你看,这封信提到‘黑木堂’与北方的一股势力勾结,似乎要借助他们的力量颠覆朝廷。而且,他们还计划在祭天大典之后,制造更大的混乱。”

孙传庭看完信,眉头紧皱:“北方势力?难道是关外的满人?这‘黑木堂’竟敢通敌叛国!”

“很有可能。”杨嗣昌说道,“继续搜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线索。”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在另一间屋子里发现了一幅地图,地图上详细标注了京城各处的防御弱点,以及一些重要场所的位置。“杨大人,您看这个。”士兵将地图呈上。

杨嗣昌看着地图,心中暗忖:“‘黑木堂’对京城的防御如此了解,看来内部还有他们的内应。必须尽快揪出这些内奸,否则京城永无宁日。”

孙传庭也凑过来,看着地图说道:“杨大人,从这些线索来看,‘黑木堂’的阴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们得尽快将这些情况奏报陛下。”

杨嗣昌点头:“不错,事不宜迟,你先带着这些线索回宫向陛下禀报,我留下来继续搜查,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北方势力的信息。”

孙传庭领命,带着重要线索匆匆赶回皇宫。见到朱由检后,他将东郊据点的发现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朱由检听完,龙颜大怒:“这群逆贼,竟敢与外敌勾结,妄图颠覆朕的江山!孙爱卿,你立刻传朕旨意,让杨嗣昌、洪承畴加强京城防御,彻查内奸。同时,命边关守将加强戒备,谨防外敌入侵。”

孙传庭刚领命准备退下,朱由检又说道:“等等,你亲自去一趟边关,传达朕的旨意,务必让边关将士提高警惕。京城这边的防御和清查内奸的事,就交给杨嗣昌和洪承畴。”

“臣遵旨!”孙传庭领命而去。

另一边,杨嗣昌在据点继续搜查。突然,他听到一阵轻微的动静从地下室传来。他示意士兵们安静,然后小心翼翼地朝着地下室走去。

地下室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杨嗣昌等人刚走进,就看到几个黑衣人正围在一起,似乎在商议着什么。黑衣人看到杨嗣昌等人,先是一愣,随即抽出武器,恶狠狠地扑了过来。

“杀!”杨嗣昌大喊一声,率先与黑衣人展开战斗。士兵们也不甘示弱,纷纷与黑衣人厮杀在一起。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黑衣人全部被制服。杨嗣昌看着受伤倒地的黑衣人,问道:“说,你们与北方势力是如何勾结的?还有哪些内应在京城?”

黑衣人冷笑一声:“你以为我们会告诉你?有本事就杀了我们。”

杨嗣昌眉头紧皱,知道这些人嘴硬,一时难以撬开他们的嘴。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在地下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暗格。杨嗣昌打开暗格,里面有一本账本和一封信。

账本上详细记录了“黑木堂”与北方势力的交易往来,包括提供情报、运送物资等。而信则是北方势力写给“黑木堂”首领的,信中提到将在近期派遣一支精锐部队潜入京城,与“黑木堂”里应外合,发动政变。

杨嗣昌看完,心中大惊:“不好,京城危在旦夕。必须立刻将这些消息告知洪承畴,加强京城防范。”

杨嗣昌带着账本和信,匆匆离开据点,赶往洪承畴所在之处。此时,洪承畴正在京城内安排人手加强防御,听到杨嗣昌带来的消息,脸色凝重:“看来‘黑木堂’的行动迫在眉睫。杨大人,你有什么想法?”

杨嗣昌思索片刻:“当务之急,是在京城内展开地毯式搜查,找出所有可疑人员,尤其是那些与北方势力有联系的。同时,加强城门守卫,防止北方势力的精锐部队潜入。”

洪承畴点头:“我这就安排。只是京城人口众多,要在短时间内找出内奸,谈何容易。”

“不管有多难,我们都必须做到。”杨嗣昌说道,“另外,我们还需要派人密切监视京城内一些重要场所,比如皇宫、粮仓、兵营等,防止‘黑木堂’趁机搞破坏。”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洪承畴负责调配兵力,在京城各处展开搜查和布防。杨嗣昌则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在京城内巡查,留意可疑人员的动向。

然而,就在他们紧张准备时,京城内突然传出谣言,说皇帝即将迁都,京城将陷入战乱。百姓们听闻谣言,人心惶惶,纷纷收拾家当,准备逃离京城。

“这肯定是‘黑木堂’在背后搞鬼,想趁机制造混乱。”杨嗣昌得知谣言后,对洪承畴说道,“我们必须尽快平息谣言,安抚百姓,否则京城不攻自乱。”

洪承畴点头:“我这就安排人张贴告示,告知百姓这是谣言,让大家不要轻信。同时,加强巡逻,维护京城秩序。”

就在洪承畴安排人手平息谣言时,杨嗣昌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人。此人鬼鬼祟祟,看到杨嗣昌等人后,转身就跑。

“追!”杨嗣昌大喊一声,带着士兵追了上去。他们能否抓住这名可疑之人,从而揭开“黑木堂”内奸的真面目?京城的局势愈发复杂,北方势力的精锐部队是否已经潜入京城?杨嗣昌和洪承畴又能否在这场危机中保护京城的安全?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杨嗣昌和士兵们紧追不舍,那可疑之人跑得极快,在京城的小巷中穿梭。杨嗣昌心中笃定,此人定与“黑木堂”有关,绝不能让他逃脱。

“分头包抄!”杨嗣昌一边追一边对身旁的士兵喊道。士兵们迅速分散开来,从不同方向围堵可疑之人。

那可疑之人见有人包抄,更加慌乱,不小心被路边的石头绊倒。杨嗣昌趁机上前,一把将他按住:“你是什么人?为何见到我们就跑?”

可疑之人喘着粗气,眼神闪烁:“大……大人,我……我只是个普通百姓,看到官兵害怕。”

杨嗣昌冷哼一声:“普通百姓?鬼鬼祟祟的,分明心里有鬼。说,是不是‘黑木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