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公平的价格!达成协议!(2 / 2)

但即便每年一百万金币的发行量,对于威尼斯这座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城邦来说,依然显得过于庞大。

杜卡特金币之所以能保持币值稳定,核心在于其货币中真实的黄金含量,以及欧罗巴大陆乃至更遥远地区的商人们对它的广泛认可。

这使得大量杜卡特在流通中不断外溢,进入更广阔的商业圈,从而有效维持了币值的平衡。

与大明进行货币互换,无疑是进一步促进杜卡特外流的绝佳途径,因此,互换规模自然是越大越好。

当然,他同时也必须审慎考量威尼斯自身的铸币能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米凯莱伸出了一根手指。

“十万杜卡特?”朱棣脱口而出,眉宇间掠过一丝了然。

考虑到这是大明首次与欧罗巴人打交道,对方提出十万金币的互换额度,倒也算合情合理。

凡事总要循序渐进,能有十万金币的初始规模,也已是不错的开端。

“这个数目有些偏少,”朱棣微微颔首,刚想说些什么,米凯莱却已急切地摆了摆手。

“不!”米凯莱斩钉截铁地否定,“十万,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威尼斯与大明的合作,怎么能只有区区如此的规模?”

“难道是一百万枚金币?”这个念头在朱棣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并未说出口,只是爽朗地大笑起来,语带赞赏道:“本王也觉得,总督大人绝不会满足于如此小的协议额度。”

“那是自然。”米凯莱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的提议是,先签订一份一千万枚杜卡特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期限为二十年。”

“此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延长协议的有效期限。”

一千万枚金币?

朱棣的笑容凝固在脸上,整个人瞬间愣住了。

他做梦也未曾料到,对方一开口,竟然提出了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规模。

米凯莱依旧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运筹帷幄的光芒。

事实上,他心中早已盘算得清清楚楚。

一千万杜卡特金币,听起来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以二十年为期,这几乎等同于将威尼斯未来二十年所铸金币的一半,都用于与大明进行货币互换。

这个规模无疑太过庞大,甚至超出了威尼斯的承受能力。

然而,若换个角度看待,事情便全然不同了。

威尼斯,这座地中海海岸边上的璀璨明珠,是一个商贸活动极其繁荣的城市。

尽管尚未像大明那样建立起现代化的银行体系,但城邦内早已涌现出众多金融机构,专门负责解决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并为往来商贾提供资金支持。

与朱允熥在大明精心构建的专业银行体系相比,这些机构仍显得稚嫩,但对于一个中世纪的封建城邦而言,其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已堪称发达。

但尽管有了这些机构,威尼斯的贵族们只会将自己一小部分的财富存入其中,用于商业投资或放贷牟利。

绝大多数的金币,在被铸造发行之后,又被这些贵族们收入私库,藏了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威尼斯每年新增一百万枚金币,币值却能始终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

除了通过对外贸易不断向外流通,贵族们囤积金币、将其从市场中抽离,使得市面上的实际流通货币量并未大幅增加,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些声名显赫的大贵族家中,都藏着堆积如山的金币。

比如米凯莱自己,家中私库里就囤积了超过一百万枚杜卡特金币,具体数目连他自己也不太清楚,反正很多很多就是了。

其他贵族的情况,大抵也都是如此。

这些被锁在私库里的金币,在与大明进行货币互换时,完全可以作为可动用的资本重新投入流通。

这,才是他敢于提出一千万金币互换额度的底气所在。

朱棣心中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一千万枚杜卡特金币,至少相当于两千万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朱允熥推行新政,对大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启动金融体系转型和工业革命之前,大明一年全国的财政总收入,大约也就是这个数。

并不是纯粹的白银收入有这么多,而是将粮食、布匹以及各类物资折算成白银后的总价值。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明早已今非昔比,两千万两白银对现在的大明帝国而言,已算不得什么惊人的数字。

可对于被贬谪来到欧罗巴的朱棣来说,无疑仍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遥想当年,老朱在位的时候,他作为北平的藩王,一年的俸禄也才不过五万两白银。

这已经是老朱厚待朱家宗室了。

正常而言,一年一万两才是大多数朝代王爷的俸禄。

两千万两白银,是朱棣此生从未敢想象过的巨大财富。

即使以他的沉稳心性,面对如此庞大的金额,也不由得被深深震撼。

见朱棣陷入沉思,没有立刻给出回应,米凯莱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他猜不透这位大明王爷的心思,唯恐自己的条件太过大胆,让他心生疑虑,便连忙开口道:“这只是我提出的初步建议,您若有任何顾虑,请尽管直言。”

朱棣回过神来,笑道:“一千万枚杜卡特,折合一万万文大明宝钞,也就是十万贯。”

“这个兑换规模,应该能暂时满足大明与欧罗巴的贸易往来。”

“总督大人的提议,非常合理。”

“至于将来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我们可以等到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商议。”

朱棣脸上流露出一副轻描淡写的神情,似乎对这个规模仍不甚满意,仅仅是勉强接受。

事实上,他的内心早已乐开了花。

从大明出发时,徐妙锦赏赐的那笔钱,总计是二十万贯大明宝钞,折合两万万文。

按照十文钱兑换一枚杜卡特金币的汇率,刚好可以兑换出去一半。

然而,这仅仅是与威尼斯官方之间的互换。

官方货币互换最大的作用,并非在于实际兑换了多少金钱,而是在于它作为一种商业信誉的担保,向所有商人郑重宣告:大明宝钞是有威尼斯杜卡特金币作为背书的。

这份“背书”的额度,就是一千万杜卡特。

如此一来,任何商人与大明进行交易,接收大明宝钞时,都再无后顾之忧。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手中的大明宝钞,随时都可以按照官方协议,兑换成威尼斯大的杜卡特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