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棣也认为,想要欧罗巴的人民接受大明宝钞,绝非一件易事。
他们只能为此精心筹划,大造声势,至于最终能走到哪一步,那便是“尽人事,听天意”了。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欧罗巴竟然已经“自行”接受了大明宝钞。
只不过,这种接受方式,与朱棣之前设想的,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
朱棣的脑海内,各种念头飞快地运转着。
大明宝钞在欧罗巴拥有如此特殊的地位,无疑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粗一想,这似乎是件天大的好事。
但仔细深思,又并非全然如此。
欧罗巴的贵族们之所以对大明宝钞趋之若鹜,主要是出于对大明宝钞卓越制作工艺与技术水平的欣赏。
大明宝钞乃是朱允熥亲手设计,倾注了整个大明最顶尖的科技结晶。
同时也是大明最高水平制造工艺的集中体现。
从这一点来看,它确实值得欧罗巴贵族们如此热烈追捧,将其视为艺术和技术的瑰宝。
可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就不一样了。
无论大明宝钞的技艺水平有多高超,归根结底,它本质上是一种批量印刷的钱币,是旨在被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任何物品,只要被大批量地制造并投入使用,其价格便不可能十分昂贵。
就好比后世的手机,它是最高科技水平的结晶,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创新。
但因为其被大规模生产,所以身为高科技产品的手机,并不昂贵,几乎人人都能购买并拥有。
反之,如果世界上仅存一部手机,那这部手机的价值,将可能以百亿、千亿,甚至万亿来计算,成为无价之宝。
大明宝钞的情况,亦是如此。
如果大明宝钞的印刷量极其稀少,它被视为价值连城的珍品,不仅说得通,更是理所当然。
可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郑和率船队成功返航,大明与欧罗巴之间的海上航路已然被打通。
再加上大明如今推行开放政策,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有源源不断的大明商人,带着各式各样的货物,以及他们日常所用的大明宝钞,抵达欧罗巴的各个港口。
到那时候,今天在欧罗巴贵族眼中如“稀世珍宝”一般的大明宝钞,将不可避免地被无情戳破。
当他们发现被自己奉为“神物”的宝钞,不过是大明寻常百姓口袋里随处可见的纸币时,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被愚弄的感觉,无疑将引发一场不小的风波。
朱棣不得不深入考虑这一层潜在的危机。
因为他自己也无法确定,下一批大明商人究竟还需要多久才会抵达这里。
如果时间间隔很久,那么,一切或许还好。
届时,他早已在欧罗巴站稳了脚跟,即使这些贵族最终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也对他无可奈何。
但如果这些商人很快就抵达呢?
那么他这位堂堂的大明王爷,瞬间就可能沦为欧罗巴贵族们眼中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这无疑会给自己的声誉带来巨大打击,甚至影响到他在此地的立足。
还有一点则是,若是投入的大明宝钞数量过少,那么,哪怕这些宝钞能拍卖出很高的价格,对解决他们眼下的困境的帮助仍然不大。
大明宝钞对欧罗巴而言,毕竟不是刚需之物,只是收藏品。
无论怎么炒作,总价值都是有限的。
可若是投入过多,那宝钞的价值无疑又会下降。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朱棣决定不再隐瞒,而是向米凯莱总督坦诚相告,以此来展现自己的真诚,并为后续争取更大的利益。
“大明宝钞是我们大明皇帝陛下发行的货币,就如同你们的杜卡特金币一样。”
朱棣坦诚地说道:“它的发行数量并不稀少,所以,尽管它制作精美、技艺精湛,但其价值远没有您想象的那么高。”
他直言不讳:“在我们大明,我们将其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不是您所说的收藏品。”
米凯莱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爽朗大笑起来:“这些我当然知道,大明宝钞在大明当然是货币啊!”
他语气一转,道:“不过,这没有关系。”
“在欧罗巴,它就是珍贵的收藏品。”
“毕竟,大明宝钞在欧罗巴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就算是我们威尼斯发行的杜卡特金币,如果遇到特殊年份,发行数量稀少,也有人将其收藏,并且能卖出比其本身币值高出十倍、百倍的价格。”
“当然,如果您带来了大量的大明宝钞,那它的收藏价值自然就会降低了。”
“我很高兴您能主动向我说明这些,而不是试图欺瞒我,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米凯莱赞许地看着朱棣:“您不愧是大明的王爷,拥有着远超寻常贵族的道德品质,这着实令人钦佩。”
朱棣淡淡一笑,从容回应:“这是做人必须坚守的操守。”
“大明是礼仪之邦,受到圣人的教化,我身为大明的王爷,自然不会做出那些有损道德廉耻之事。”
“更何况,您和我马上就要结成儿女亲家,我更不可能欺骗您。”
朱棣收敛了笑容,正色道:“但我确实要请您帮我一个忙。”
米凯莱端着酒杯,笑容满面,豪爽说道:“您尽管直说,只要是我力所能及,我一定鼎力相助。”
朱棣微微一笑,道:“此事说来也很简单,而且对你们威尼斯的好处极大。”
“大明与欧罗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将很快展开大规模的贸易往来,但由于使用的货币不同,这会给彼此之间的贸易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了便于双方商人进行交易,我希望大明宝钞能与欧罗巴的某种货币建立互换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