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与米凯莱总督的酒杯清脆碰撞声中,朱高炽和黛伊莎的婚事就这样敲定了下来。
按照欧罗巴的惯例,双方接下来还需签订一份正式的婚约。
作为礼仪之邦,大明婚嫁的程序是以“六礼”为核心,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一套流程走完,方才正式结为夫妻。
然而,欧罗巴的贵族们结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规矩。
他们的婚约,是由双方长辈在公证人的见证下,签订一份正式的契约。
契约中详细列明了女方应提供多少嫁妆,男方需给付多少聘礼,以及男方和女方在各自家族中拥有的继承权,乃至他们婚后所生子女的继承顺位等等。
相较于大明的“讲礼”,欧罗巴贵族的婚约显得更为简单粗暴,直截了当。
它将双方各自的权利与责任都用白纸黑字明文约定得清清楚楚,不留一丝模糊地带。
朱棣夫妇对此并不熟悉,而米凯莱总督也深知大明的风俗必然与欧罗巴截然不同。
因此,在朱棣提出求亲并得到同意后,米凯莱便开始详细介绍起欧罗巴的婚约习俗。
这倒并非因为米凯莱有多么尊重传统,而是在他看来,这两人的婚事既然是一桩政治联姻,那么所有的权利与义务都必须事先用白纸黑字约定得一清二楚。
威尼斯是一座纯粹的商业城市,他们更相信这种白纸黑字签下的条约。
其他条款或许可以商榷,但至少有一点米凯莱势在必得。
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后,将来她所生的孩子,必须拥有作为王位继承人的资格。
这一条,他是一定要明确写进婚约中的。
因为在欧罗巴的贵族们看来,这一条是所有利益的核心。
有了一个拥有双方血脉的孩子,彼此之间才算真正绑定在一起了。
当然,对方是不是同意,这是另一回事。
所以,得好好谈了。
朱棣夫妇在听了米凯莱一番长篇大论的解释之后,才渐渐弄明白了欧罗巴这些独特的风俗。
两人心中都不禁暗暗思忖,这些欧罗巴人也真是太不知廉耻了吧!
子女的婚姻就这般赤裸裸地作为交易,还要用白纸黑字写进婚约里面,连一点遮掩都不需要了吗?
这与大明含蓄内敛的婚嫁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朱棣夫妇感到震惊无比。
虽然华夏也有联姻的悠久传统,但所有人都极其注重礼节和体面。
即便心中都明白是政治联姻,是利益交换,表面上仍要装作不是,装作是上天注定的美好姻缘,是月老牵红线的结果,是千年修来的缘份,绝非单纯的利益交换。
欧罗巴这种将联姻的各项条件拿出来直接讨价还价,再白纸黑字写进契约的行为,在朱棣夫妇看来,就如同直接脱掉衣服,进行交易,有点太不要脸面了!
“果然是没有受过教化的蛮夷!”朱棣和徐妙云心中不约而同地闪过这样的念头。
但他们还是十分愉快地答应了米凯莱总督的要求。
毕竟,以他们目前被“贬谪流放”的境遇,能够签订这样一份白纸黑字的婚约,反而是最有利的保障。
将来就算米凯莱总督想反悔,也没门了。
当然,黛伊莎生的儿子成为王位继承人,这恐怕不太可能。
说到底,对方总归是外族。
大明的王位,多半不能给一个有外族血统的人继续。
就算朱棣夫妇能同意,大明皇帝朱允熥也很难同意。
但也不会太亏待她。
该给的补偿,都会尽量满足。
不过,这些现在没必要和米凯莱挑明,可以先谈了婚事,剩下的以后再说。
“米凯莱总督,您是知道的,我们这次一共带来了三艘巨型宝船,船舱里装满了琳琅满目的宝物。”朱棣故作慷慨地说道:“原本这三艘船的宝物,都将用于与欧罗巴的商人进行交易,再换取三船的珍品重返大明,这是大明皇帝陛下亲自交代的任务。”
他顿了顿,语气庄重道:“我可以做主,将其中一艘船上所有的宝物,作为我儿子迎娶您女儿的聘礼,您看,这样可好?”
米凯莱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爆发出爽朗的大笑。
大明的宝船是何等庞大,满满一船的宝物,那究竟会有多少呢?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从遥远大明运来的宝物,自然件件都是欧罗巴前所未见的奇珍异宝。
更何况,既然是特意从大明运来,那本身肯定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稀世珍品。
毫无疑问,这里面随便任何一件,在欧罗巴都能卖出天价。
整整一船宝物作为聘礼,这无疑是“诚意十足”了!
“不愧是大明的王爷,真是太豪爽了!”米凯莱由衷地赞叹,眼中闪烁着贪婪与喜悦的光芒:“您的盛情,我已收到。”
“黛伊莎是我最宠爱的女儿,是整个威尼斯最亮丽的明珠,我给她的嫁妆也将装满整整一艘船,以匹配您的这份厚礼!”
米凯莱在心中飞速盘算着,这笔买卖绝对只赚不亏。
毕竟,在米凯莱看来,朱棣他们带来的无疑是稀世珍宝,其价值难以估量。
但自己回赠给朱棣什么东西,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再说,同样是“宝物”,在欧罗巴的价值与在大明的价值当然是完全不同的。
将大明的物品运到欧罗巴,其价值抬升十倍是天经地义的事;反过来,欧罗巴的物品,也只有运到了大明,才能卖出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