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自傲的米凯莱,以及脸青了!(2 / 2)

“就以你们这座宴会厅为例。”朱棣以生动的例子进行对比:“我们皇帝陛下亲自设计的宫殿,其规模远比你们这个宴会厅要大上许多,且宫殿内部中间没有使用一根支撑的柱子!”

“这不可能!”一旁静静聆听的米凯莱夫人失声惊呼:“如此巨大的跨度,如果没有柱子支撑,难道就不会垮塌吗?”

米凯莱总督亦是满脸的疑惑与不信,对朱棣的描述感到匪夷所思。

朱棣泰然自若地笑道:“我们的皇帝陛下,发明了一种名为‘水泥’的神奇材料。此物以石灰石为主料,并掺杂其他独特材料烧制而成。”

“在建造房屋时,将此物与其中加入钢铁制作的独特筋骨相结合,便能制成一种名为‘钢筋混凝土’的独特结构。”

“如此一来,即便实现极大的空间跨度,建筑也仍然能巍然屹立,绝不会垮塌。”

米凯莱若有所悟,由衷地叹服道:“利用石灰石烧制建筑材料?这种技艺在一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也曾被广泛运用,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材料品质逐渐下降,相关的技术也随之失传了。”

“想不到贵国的皇帝陛下,竟然能够制造此物,甚至还创新地融入了钢铁,这简直是太了不起了!”

米凯莱嘴上虽然承认大明的先进与非凡技艺,却又不忘极力吹嘘起古罗马文明千年前的辉煌历史。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冲击,一时难以承受,只能从遥远的过去中寻觅一丝慰藉与自豪感。

哪怕那段悠久的历史与威尼斯本身并无直接关联。

但至少,那也是属于西方的辉煌啊!

朱棣何等人物,阅历丰富,洞悉人心。

他一听便能理解米凯莱此刻微妙的心理活动。

当下,朱棣不再纠缠于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而是淡然一笑,转而说道:“以威尼斯的城市规模而论,我看人口至多不过十几万人。”

“而我大明的都城金陵,人口数量起码是威尼斯的十倍以上,就连许多省份的省会城市,其人口也远超威尼斯。”

“金陵的人口是威尼斯的十倍?!”米凯莱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眼中充满难以置信的神色:“我们威尼斯至少有十万以上的人口,放眼整个欧罗巴,也堪称超级大城市,仅仅比瓦克瓦王朝的首都巴黎略小一些。”

“难道你们的金陵,竟然有百万人口吗?”

他随即又道:“这不可能!”

“如此众多的人口,他们吃什么?”

“光是每天的粮食消耗,就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

“你们又用什么来保证如此庞大的运输和补给呢?”

朱棣瞥了他一眼,看着米凯莱这副大惊小怪的模样,心中不免生出几分轻蔑之意。

蛮夷终究是蛮夷,从未见过真正的世面。

金陵城拥有百万以上的人口,这在大明人眼里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又何至于如此大惊小怪呢?

“是的,金陵城确有百万以上的人口。”朱棣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语气平静却又带着几分自豪:“这还是以前的数据了。”

“现任皇帝陛下登基之后,正推行着一系列的革新与变法,金陵城的规模较之原来又扩充了许多,人口也随之剧增。”

“现在的金陵城,恐怕至少也有两三百万人口了。”

朱允熥登基之后,在金陵城外大肆兴建了无数工厂。

随着这些工厂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口的急剧增加。

工厂的数量是如此之多,规模是如此之庞大,以至于原本人口数量较少的郊区,如今已远远超过了金陵城墙之内的人口数量。

朱棣说金陵有两三百万人口,自然是将这些新兴的工业区工人与居民区都囊括在内。

尽管工厂大都不在金陵城传统的城墙之内,但眼下的金陵城夜晚已不再紧闭城门,城墙也基本不再用于战争防御。

甚至不少地方,为了不阻碍城内城外的的交通,还进行了城墙的拆除,如今的金陵城,内外早已融为一体,是一座没有外部城墙的新型城市。

将新的建成区包括进来,本也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更何况,威尼斯这座水城也并无围合的城墙,其城市边界早已模糊。

这样比较,对双方而言,都是公平的。

朱棣见米凯莱仍是一脸震惊、不由得笑道:“公爵大人若是不信,大可派人亲自前往大明一探究竟,或者您自己亲身前来。”

“我们大明素来热情好客,对公爵大人您的到来,一定会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米凯莱哈哈大笑起来:“王爷您都这么说了,我如何还能不信呢?”

“大明果真是一个神奇又伟大的国度啊。”

“那般庞大的城市,那么多的人口,该是何等的繁华?”

“我真恨不得现在就动身去亲眼看一看呢!”

说着,他举起手中的酒杯,道:“来,让我敬大明的王爷一杯,也敬大明的皇帝陛下一杯,祝愿我与王爷您成为最好的朋友,愿威尼斯与大明的友谊地久天长!”

朱棣和徐妙云夫妇皆举起酒杯同饮。

在杯盏交错间,几人相视大笑,气氛融洽而热烈。

就在他们谈笑正欢、宴会氛围达到顶点之时,原本喧闹的宴会厅却突然莫名地安静了下来,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朱棣和米凯莱都有些好奇,发现周围的人都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宴会厅的中央,便也跟着望了过去。

随后,朱棣便亲眼目睹了朱高炽亲吻黛伊莎的一幕。

旁边米凯莱夫妇的脸色瞬间都由红润转为铁青,变得难看无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