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1 / 2)

捞尸人 纯洁滴小龙 6344 字 6天前

握着门把的手,僵住了。

李追远的记忆力很好。

当李兰说出这句顺口溜时,少年脑海里的意识立刻回到了那年黄昏:

学校放学铃响起,同学们都已离开教室。

他与谭文彬站在教室门口,谭文彬招呼仍趴在课桌上的郑海洋一起走。

见郑海洋仍没动静,谭文彬走上前拍他的背,拍出了“吧唧吧唧”的水声。

下一刻,

郑海洋猛地抬起头,脸色苍白、浑身溢出水的同时,喊出了刚刚李兰所说的那段话。

李追远将手从门把上挪开,慢慢转过身,再次看向李兰。

她很平静,没有歇斯底里,保持着她一直以来在外人面前时的优雅。

嘴角的温柔笑意,仿佛是一种笃定,笃定于自己的儿子在听到这番话后,会有反应。

李追远没打算在李兰面前表演成一个普通人,首先,伪装不一定能骗得过眼前的这位“老戏骨”,亦是自己表演道路上的启蒙恩师。

其次,李追远并不清楚,李兰具体知道些什么,她的职业背景,一直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退一万步说,他没经过前台联络,直接叩响房门,就已说明他的不普通。

因此,李追远不打算绕弯子了,直接开口问道:

“你去了那片海底?”

李兰在那张沙发椅上重新坐下,泡起了第二杯咖啡。

李追远不喜欢这种被人“引导”的模式,他更适应“引导”者的角色,哪怕是赵毅在与自己相处时,也无法避免地落入自己的下生态位。

但李兰是一个特例。

她是少年最反感的“引导”者,却又是“引导”少年次数最多的人。

李追远走了过来,在李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李兰:“你那张椅子有点高,要不要和妈妈换一下?”

李追远摇摇头。

李兰:“要加糖么?”

李追远:“不用。”

李兰指了指新泡好的咖啡:“你尝一尝。”

李追远端起杯子,抿了一口。

李兰:“味道怎么样?”

李追远:“一般。”

李兰:“妈妈也是这么觉得,这是别人送的,那个人应该也是被蒙骗了。下次,下次妈妈亲自手磨……”

李兰顿了顿,

笑着继续道:

“妈妈亲自手磨豆浆给你喝。”

她,是真的变了。

从张婶小卖部接电话,到客房见面以来,李追远没有伪装、表演,一直在做自己,按理说,这其实是对她最大程度地刺激。

但她真的是毫无反应,正常得,真就像是一个知道过去有亏欠、现在想好好做一下弥补的母亲。

李追远将手中的咖啡杯放回茶几,目光看向窗外。

李兰:“没错,那片海,我已经下去过了。”

李追远将视线挪回。

李兰:“你想知道,妈妈在那里看见什么了吗?”

李追远微微侧头,开口道:“条件。”

很多子女会埋怨父母不懂自己、有代沟,很多父母会苦恼子女不愿与自己交心,这种问题,在他们母子之间,压根就不存在。

毕竟,他们是曾彼此互撕过对方人皮的亲密关系。

电话、客房、顺口溜;打窝、读漂、提竿。

李兰轻轻叹了口气,抬手理了一下耳边的发丝。

“不是条件,也不是要求,而是请求。”

李追远目光下移,盯着那杯不好喝的咖啡。

少年忽然有些想念,以前的那个李兰了。

李兰:“以前,是妈妈的错,是妈妈没有做好一个母亲该有的角色,小远……”

李追远:“我已经不需要母亲了。”

李兰点点头,面露苦笑。

李追远:“我以前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需要所谓的母子关系,但我确实是不想撒手的,但现在,我确认了,我不需要。

我觉得你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习惯,很值得我学习。

我会以超过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平均值标准,来赡养你。

所以,我不管你是病情更加彻底的严重了,还是你所说的真的痊愈了。

我都希望,不要再出现无关且无意义的互动。”

“二十四小时。”李兰吸了一下鼻子,手背擦了一下眼角,继续道,“小远,我知道你能做到,哪怕是演戏,你陪妈妈,演二十四小时的母子。”

李追远:“结果。”

“我会告诉你,我在那片海底看见了什么,以及……”李兰伸手指向自己的脸,“现在坐在你面前的我,到底是不是你真正的生物母亲。”

李追远没急着回答,只是开始往咖啡杯里,一块一块地放糖。

李兰:“小远,你当然可以尝试以其它方式来查验妈妈我现在的状况,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足够把握成功的话。”

润生哥就在房间外。

李追远只需喊一声,润生就能进来。

少年可以强行对李兰进行检查。

但李兰说得对,自己无法保证,在李兰不配合的前提下,有足够的把握。

再者,无论以前的李追远有多“恨”李兰,也从未想过要通过暴力的方式来报复,正如李兰当初“恨”自己恨到了极致,却也未曾对自己进行肉体上丝毫的伤害。

无关孝道伦理,假如面对李兰,自己还需采用非正常手段的话,就恰恰说明,自己输了,输得很彻底。

少年将咖啡再次端起,一饮而尽。

加了很多糖后,这杯不好喝的咖啡,变得更难喝了。

“成交。”

……

李兰打开了自己的行李箱,里面的东西很简单。

一套换洗衣物,一沓不同颜色的文件袋,一块做工精致的怀表。

李兰:“妈妈忘了,没有带合适的衣服。”

李追远:“你没忘,你是故意在铺垫,铺垫着让我陪你去商场买衣服,铺垫着那块爸爸当初送给你的怀表。”

李兰:“女人打开自己的衣柜,说自己衣柜里能穿的衣服不多,从而暗示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来陪自己去逛街买衣服,这不是很正常么?

心血来潮下,将当年的定情信物拿出来,向自己儿子展示一下,回忆一下青春,这难道也不正常么?”

李追远:“家里有个叛逆期的儿子,不也正常么?”

李兰捂着嘴笑了,道:“呵呵,别人十七八岁才叛逆期呢,你才多大啊?”

李追远:“我大二了。”

李兰将怀表取出,放在手心,将它打开。

怀表还在走,背盖里,嵌入的不是照片,而是一片银杏叶标本。

“你说,你爸爸傻不傻,说第一次见到我时,我正好从一棵银杏树下走过,他就摘下了一片银杏叶,收藏了起来,还把它当做礼物,后来送给了我。”

“傻。他不知道你从他面前走过时,步速、身姿、角度以及和阳光的搭配,都是计算好了的。”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曾抱着自己,去过那所校园里的银杏树下,给当时他以为还不懂事的儿子,细心描述与自己妻子的第一次见面。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儿子根据他的描述,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个画面,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走路姿势,不合理、非常累。

李兰指了指客房里的镜子:“儿子,你这话就说得没良心了。你自己照照镜子,如果妈妈当年没有精挑细选,哪有你现在这副模样,你打出生起就很好看,而且越长大越好看。

都说小姑娘小小年纪就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男孩,其实也一样。

你这模样,肯定很受别人第一眼喜欢,所以,你不能占了便宜后,还挺直腰杆指责妈妈的不是。”

“你去找过他了么?”

“啪!”

李兰将手里的怀表闭合。

“你答应过妈妈的,要配合演出。”

“作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问自己母亲关于父亲的事,会出戏么?”

“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我不信。”

“以前可以知道,现在不行,连你北爷爷北奶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现在究竟在哪里。

每个特殊单位,都有自己的保密条例,你爸爸现在所在的位置,保密等级甚至高过你导师手里刚启动的集安人防工程调查。”

李追远:“快进吧,下一场。”

李兰:“妈妈没带衣服来,儿子,陪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吧?”

李追远:“好。”

李兰站起身,对着镜子,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与衣服,然后走到房间门口,打开门。

润生单膝跪在门口,手掌还压着那道普通人看不见的阴影。

房门被打开后,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女人,润生喉结动了一下,他晓得小远是来见谁的,他更是曾亲眼目睹过,那晚小远在小卖部接完这个女人的电话后,蹲在水渠边做出的自残行为。

因此,润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称呼眼前这个女人,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称呼。

如果此时面前有供桌有黄纸且天还黑着,他会烧纸问一问阴萌。

虽然阴萌……大概也无法给出什么建议。

李兰对润生笑了笑,道:“我现在要和我儿子出去散散心,你们要一起来么?”

润生侧过头,看向站在李兰身后的李追远。

李追远:“润生哥送我来的,他现在要回去了”。

少年现在不喜欢演戏,即使眼下必须要演,他也不希望有明确的观众。

润生摇了摇头,道:“我要回去种地。”

他察觉到,自己掌心下压着的这位,也做了摇头的动作。

“那我们走吧,儿子。”

李兰想牵起儿子的手。

却见李追远将双手插在裤兜里。

李兰就改为帮自己儿子整理了一下衣领子:

“好看的,我儿子是个小帅哥。”

母子二人并排离开,等他们的身形消失在电梯口拐角时,润生将自己的手松开。

一个脸型瘦削的中年男人,身形浮现。

李兰刚刚的话,化解了误会。

润生:“不好意思。”

男子:“技不如人。”

润生:“的确。”

男子:“……”

电梯下行,来到底楼后,李兰带着李追远走到大饭店门口,那里停着两辆出租车,李兰带着李追远坐了进去。

李兰:“师傅,去百货大楼。”

车子刚发动时,余树拿着鱼竿与空空的吊桶正好经过这里。

他看见了坐在出租车后车座上的李兰。

李兰对他微微点头。

余树低头致意。

等抬起头,透过驶出中的出租车车窗,看见坐在李兰身边的那个少年时。

余树皱眉,这孩子,好眼熟,随即,他记了起来。

“是他?”

这孩子的面相,明明没变,可怎么给人感觉又像变了很多?

余树下意识地掐起手指。

算着算着,

他身子一阵摇晃,两行鼻血流出。

旁边有同样刚刚在濠河边钓鱼的人经过,见状忙上去搀扶住他,安慰道:

“老哥,不至于不至于,就算没钓到鱼,也不至于气成这个样子!”

……

百货大楼所在的南大街位置,是南通人最爱逛的地方。

因为,除了这里,南通人也没第二个能逛的地方。

时下的人,还不怎么习惯认品牌,只认商场。

任何买到手的商品,介绍时说一句在百货大楼买的,就能自动高一档。

周末,里面人头攒动。

坐扶梯,得排队。

而且有很多小孩子,在这里不断来回地坐扶梯体验。

商场里,只有上去的扶梯没有下来的。

毕竟你上去时是为了买东西,下来时已经消费好了,就不用伺候了。

这些孩子先坐扶梯上去,再跑楼梯下来,回来继续坐,一个个的,脸上都是汗。

不过,当李追远与李兰站到扶梯上时,原本站在前面正在嬉笑的孩子,回头看了看李兰,都安静了下来。

李兰弯腰,凑到李追远耳边问道:“妈妈我,这么吓人么。”

李追远:“大概是因为他们真的有妈妈吧。”

李兰:“你以前演得可好了,今天怎么回事?”

李追远:“我在演一个被母亲丢到乡下,不闻不问两年的儿子。”

李兰:“你的生活费、学费、换季衣服,我都定时给的。”

李追远:

“什么都不给的留守儿童,反而更想自己的妈妈,对妈妈有着更美好的幻想。

物质条件充裕的儿童,往往会更矫情,想要去追求母亲的陪伴,不知满足,得陇望蜀。”

李兰:“我是不是还得夸奖你的敬业?人物小传做得不错。”

李追远:“另外就是,徐秘书在这方面真的不合格。

你给我的生活费,我早就不要了。换季衣服也没要,爷奶怕浪费,就改了改,给石头、虎子他们穿了。

至于学费,我上大学不需要交学费,就算不算奖学金,每年还有学校给的补贴。”

李兰:“小徐能当我的秘书,只是因为她会讲南通话,她确实有点笨。”

李追远:“嗯。”

李兰:“不过,你应该是不在乎这些的,拿不拿你都无所谓,也懒得折腾,怎么就全都拒出去了?”

李追远没回答。

是太爷帮他拒绝的,太爷说,不拿你妈给的钱,以后才有底气在她面前给她甩脸色。

太爷说得对。

虽然是演戏,但也正因这两年没用李兰的钱,李追远才能演得“有骨气”。

见儿子不回答,李兰又问道:“我的儿子真厉害,上个大学不仅不需要家里花一分钱,还能有的赚。”

李追远:“要家里钱的。”

李兰:“哦?”

李追远:“太爷会给我钱。”

李兰:“花在哪里?”

李追远:“攀比费。”

在太爷眼里,小孩学习好永远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还得穿得比别人好,吃得比别人好,用得比别人好。

太爷说过,小孩子和大人都虚荣,但小孩子的虚荣便宜得多,所以满足小孩子的虚荣,最划得着。

李兰:“三江爷爷,确实和村里其他人不一样。”

李追远:“太爷对你的印象很一般。”

李兰:“嗯,因为他看出来了,我对人和事的不在乎,他曾当着你爷爷的面,指桑骂槐,说我是块永远都捂不热的石头。”

李追远:“太爷看人,真准。”

李兰:“他在你这里,不就看走了眼了么?因为你比我在这个年纪时,更会演。”

李追远:“我和你,是不一样的。”

李兰:“哪里不一样?”

李追远:“你在我眼里,和徐秘书在你眼里一样。”

李兰:“儿子觉得自己妈妈不如自己,这话落在妈妈耳朵里,是一种青出于蓝的欣慰。”

不断的坐扶梯,坐上一层后,再拐弯,去对面,再继续往上坐。

越往高楼层,人越少,上面卖的是家电和高档服饰。

李兰:“其实,村里那位算命的阿姨,也瞧出来我的问题了,我一直都知道,她不喜欢我。但她的女儿,除了我以外,没朋友,她只能忍着。

另外,现在,三江爷爷,应该不好意思再说我是块捂不热的石头了吧?”

李追远点了点头:“因为有四个伯伯的衬托。”

李兰在村里,简直就是孝女的典范。

不止是英子,周围村子里,其实有不少女孩能得到继续被家长支持念书的机会,就是因为有李兰的示范性在前。

李兰:“我如果是你爷爷,就不会勒紧裤腰带,帮我那四个哥哥,成家娶妻。

我那四个哥哥心地其实都还可以,但没一个是有主见有脾气的,留在身边当老儿子,你爷爷和奶奶,日子能过得更舒坦。”

李追远:“他们现在开始舒坦了。”

李兰:“这是沾了社会发展、物质条件提升的光,你让他孙子辈和儿子辈当时一样,为了那点东西必须得算计来算计去,你看他们孙子辈的,还会不会这么孝顺?”

李追远:“妈,你出戏了。”

李兰:“儿子,妈在教你。”

最顶层到了。

这里待售的衣服,挂得没更适合人穿行其间逛看,但反而人气寥寥。

是有人会特意过来看看,哪怕买不起也要来开开眼;但绝大部分人,会刻意避开自己消费不起的区域。

这里的销售员,衣着更正式,站在那里,扫视客户的目光与神情,宛若以前国营商店的阿姨们,被起乩降临。

不过,李兰的气质摆在这里,当她出现时,销售员们马上热情地靠了过来进行介绍。

接下来,李兰进入正常女士购买衣服的流程。

不停地试衣服,不知疲倦,而且每换一套衣服出来,都要一边照着镜子一边询问自己身边男伴的意见。

李追远扮演着一个正常的儿子,表现得很敷衍很不耐烦,坐在一张软凳上,只需要不断重复:

“好看,好看,好看……”

不过,李兰倒不是光试不买,她要了很多套,连带着李追远手中喝的,也实现了从凉白开到汽水到牛奶的跃迁。

最后,李追远手里还被塞了一罐健力宝。

结账时,李兰开心地看着李追远:

“好了,,给你选衣服是一种享受。”

“我有衣服穿。”

“正常孩子听到买新衣服不是应该表现得很兴奋很迫不及待么?”

“是你那个年代。”

“女士,你好,这是发票收据。”

“嗯,儿子,帮妈再核算一下。”李兰对销售员很骄傲地道,“我儿子数学很好,算数又准又快。”

周围的销售员们马上恭维附和。

夸这孩子一看就很聪明,夸这孩子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

李追远把单子算完了,递回柜台,道:

“有一个错误,钱算少了一笔。”

李兰无奈地看着李追远:“妈刚夸你聪明。”

李追远回应道:“好孩子应该诚实守信。”

李兰拿出钱包,准备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