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帆布计划的由来——饺子(1 / 2)

两个多月前。

地下指挥中心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全息沙盘上,代表基因瘟疫感染区的猩红色仍在顽固地扩张,像一张逐渐吞噬世界的毒苔。音影猿飞日斩的烟斗早已熄灭,他凝视着沙盘,眉头紧锁成一个深刻的“川”字。自从确认长门利用月球转生眼强化并播撒那该死的“基因瘟疫”以来,联军最高指挥部连同国贤局的精英们,就像被困在迷宫里的野兽,疯狂地撞击着每一面看似可能的墙壁。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四代雷影艾的声音透过加密通讯传来,即便隔着电流,也能感受到他那压抑不住的焦躁,“我们的忍者在外围防线用生命争取时间,而我们在这里,却连一个可行的反击方案都拿不出来!”

“雷影阁下,稍安勿躁。”端坐于主位的关局长声音沉稳,但他面前控制台上堆积如山的失败报告,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日子是何等艰难。他环顾会议室,目光扫过面容憔悴的纲手、眼神深邃却带着一丝疲惫的大蛇丸(他那具柳相提供的藕身似乎也黯淡了几分),以及一众身心俱疲的参谋和技术人员。“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系统性地回顾我们走过的所有道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今天,我们就是要从这些教训中,找出最新的出路。”

他挥了挥手,全息沙盘上的战况图景切换成了一份结构清晰的档案目录,标题是——《前期主要战略构想及终止原因分析》。

“这是我们过去这段时间,主要推进的三个战略性反制方案的总结。”关局长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他解释道,华夏团队秉承着“并行工程”与“假设驱动”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在最终治疗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就已经启动了多个应对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与初步实施。他们的逻辑是:与其坐等完美的解药,不如先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投送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解药的投送系统,或者,找到一个从根本上削弱甚至消除威胁的环境控制方法。

方案一:天瀑计划——宏大而失准的全球净化构想

核心构想:此方案假设未来能研发出某种特效治疗介质(如自导向纳米机器人、特异性噬菌体或从其他拟境找来的、蕴含高浓度净化灵气的中草药萃取物),并计划通过改造现有气象卫星与部署高空无人机群,在平流层播撒这些介质,使其借助长门建立的全球降雨系统进行扩散,实现“同步治疗,以雨攻毒”。

会议室一角,一位年轻的国贤局气象学家忍不住插话,眼中还残留着当初的兴奋:“当时我们认为这是最优雅、最高效的方案,想象一下,利用敌人自己的系统来反击,让净化的雨水洗涤大地……我们甚至模拟出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图。”他操作控制台,调出了一段精美的全息动画:蓝色的治疗介质优雅地包裹了整个旋转的星球,与红色的瘟疫区域完美中和,数据图表显示着理想的浓度分布和近乎完美的反应效率。

“科学”的预研与遭遇的困境:

1.模型与现实的偏差:“我们最初使用了我们最为成熟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型进行推演。”指着动画解释,但语气已不复当初的自信,“模型的核心算法经过无数次地球任务的验证。然而,当我们进行荧光灵子示踪剂实地投放实验时,结果却令人困惑。”技术人员调出了当时的实验数据记录,全息图上显示示踪剂并未形成预测的、均匀环绕星球的带状分布,而是在扩散到一定范围后,呈现出难以理解的区域性滞留和异常涡旋。“数据出现了我们无法解释的系统性偏差。”叹了口气,“我们最初将其归咎于‘忍界异常磁场干扰’或‘高浓度查克拉环境对流体运动的未知影响’,并投入了大量计算资源去引入修正参数,试图‘拟合’观测数据。”

2.技术壁垒的浮现:另一位国贤局生物工程师接着汇报:“在实验室的微观模拟环境中,几种候选治疗介质与瘟疫样本的‘中和’反应,在初期看起来确实颇具希望。但随着测试的深入,我们发现尼人的灵子纳米虫具备惊人的环境适应与变异能力。它们不仅能够快速识别并规避我们投送的‘药物’,甚至能将其作为营养基,加速自身的复制与进化。更棘手的是,这些纳米虫似乎能通过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量子层面的非定域性关联进行信息共享,使得任何局部的治疗尝试都会迅速导致全局性的失效。”

3.资源的桎梏:一直沉默倾听的纲手此时双手抱胸,从忍界的角度评论道:“即使抛开这些技术难题,要生产出足以覆盖整个忍界的‘解药’,并且确保它们能通过你们那套复杂的系统准确投送到每一个角落,这其中需要的资源和时间,恐怕也远远超出了我们联军,甚至整个忍界的承受极限。这还没有计算在投送过程中,可能对正常环境和未感染民众造成的未知影响。”

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认知下的总结):

猿飞日斩用烟斗轻轻敲了敲桌面,总结道:“如此看来,‘天瀑计划’失败,并非方向错误,而是我们低估了敌人的技术层级,也高估了我们现有科技在忍界这个复杂环境中的直接适用性。敌人的造物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而这个世界本身,似乎也存在许多我们尚未理解的、干扰精密科技运作的‘背景噪音’。”关局长沉重地点头:“是的,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敌人,还有一个与我们故乡物理规则存在微妙差异的陌生战场。这个计划,因技术不可行性与无法承受的资源消耗,被无限期搁置。”

方案二:深渊探针计划——对无形之敌的徒劳追寻

核心构想:放弃处理繁杂的“果”,直接攻击唯一的“因”。开发超大型查克拉/灵子干扰场,定位并覆盖长门本体所在区域,从根本上“静默”其能力,切断其对基因瘟疫的源头控制。

“直捣黄龙,这很符合我们忍者的作战思维。”一位云隐的老牌感知忍者上泉铁斋点头道,他曾是此计划的坚定支持者,“若能找到其藏身之处,集中精锐力量实施斩首,是最快结束战争的方式。”

实施与挫败:

1.徒劳的广域搜寻:“我们动用了当时能调集的所有尖端科技,”一位国贤局探测专家柳相指着复杂的设备图说明,“包括中微子探测与高维灵子谐波扫描技术,试图以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感知网络的方式,捕捉长门那独特的、与转生眼及瘟疫网络相连的能量‘指纹’。”他调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能量频谱图,但其中代表长门的信号始终模糊不清,如同隐藏在汹涌波涛下的暗流。“结果令人沮丧,我们捕捉到的所有信号,要么是强大的背景干扰,要么是瘟疫网络的集体嗡鸣,长门本体的信号如同鬼魅,始终无法精确定位。他的藏身之处,似乎被一种超越我们当前探测技术的信息遮蔽场完美地保护着。”

2.被低估的屏蔽难度:另一位能量系统工程师李振接口,语气凝重:“即便退一万步,假设我们幸运地找到了他,下一个难题同样几乎无解。根据能量守恒和场论模型初步计算,要构建一个能有效覆盖并压制其力量的灵子干扰场,其瞬时启动能量需求,堪比一颗小型恒星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输出。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现有所有能源技术(包括尾兽查克拉聚合装置)的上限。这不仅是资源问题,更是物理规律设定的天花板。”

3.忍界的感知印证:大蛇丸的藕身此时发出微光,他缓缓开口,从忍术角度提供了佐证:“我的这具身体,对能量流动尤为敏感。在协助分析时,我能感觉到,并非没有线索,而是所有的能量痕迹都指向了……虚无。它们仿佛汇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或者被某种更高层次的空间规则所扭曲、折射。这并非传统的隐身术或屏蔽结界,更像是一种……对自身存在概念的某种‘信息层面’的抹除或伪装。依靠传统的感知忍术,包括仙术感知,都难以穿透这层迷雾。”

失败原因:

目标隐匿性超乎想象:长门(或其所依仗的辉夜之力/尼人遗产)掌握了远超当前探测技术的隐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