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进口粮食(2 / 2)

清末小旗兵 海凌 1088 字 21小时前

“最好别买地了,有点儿什么事儿,也不能跟着人跑,地多了是麻烦。”

“厂子也跑不了啊,还可能亏本,族老们肯定还是想买地。”

付宁的心思开始活泛了,他想要发展根据地,首先得有人,要留住人就得能吃上饭。

“最好让你二大爷建个面粉厂,就算是亏本,至少落下粮食了。”

他给连安眨了眨眼,让大哥接着说。

连安皱着眉头看着他,突然睁大了眼睛往后一仰,他明白了。

“小吴,我也觉得弄个跟粮食相关的厂子最好,不过不能着急,咱们先看看行市,心里有东西了,再跟你大爷说,不过真要弄,得算你入一半儿的股!”

要不说连安是个老买卖人呢,不仅看透了付宁的意图,也给吴清争取了利益。

天津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口岸,是进口粮食最大的集散地。

这码头又离租界不远,他们顺势就跑到洋行来考察粮食价格了。

这一看不要紧,突然发现这生意还真有的可做!

去年秋天到现在,江苏都在闹旱灾,导致米价飙升,一石米70公斤的价格从不到10块涨到了15块,而且还在继续涨。

而现在天津的日本洋行都在卖日本的陈米,一石只要8块钱。

这都差了一半儿了!

就算是从印度来的新米也不过是10块钱一石。

而稻谷的差价更大。

相比之下,小麦和面粉的价格也有些优势,不过只有大量买进才有优惠。

转了一圈儿下来,付宁觉得先不用办工厂,买点儿米转转手都是好买卖。

“这个账不能这么算,洋米现在是便宜,那也是因为国内的产地遭灾了。

只要产量上去,它的价钱必然下来,手里囤得多了肯定得赔钱。”

付宁也知道这个进口粮食受国内产量的影响很大,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大。

可他也不打算在这上面干多长时间,西北、华北已经连续两年旱灾了,缺粮是必然的。

人快饿死的时候还管是陈米、新米?

饿不死是头等大事!

他打算趁着进口粮食便宜囤一点,作为自己的启动资金。

有饭吃,才能聚集起人来。

有了人才能建他的制种基地,有了可以耕种的土地,才有生存的基础。

现在的问题是,他还没找到新的落脚点。

吴清把价格记好了,给老家寄了回去,看二大爷想怎么操作。

他要做的就是跟连安一起把大车店卖掉,而且他给了大哥一个承诺:如果厂子办起来有了收益,他跟连安平分。

不能明面上给连安股份,毕竟产业姓吴,但他私下分成,谁都管不着。

两下里各自行动,而回到北平的付宁已经打点好了行装,他要去五台山附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