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风里还带着些微凉意,可南陵国京城外的试验田上,已是一片热闹的绿意。
杨明汐蹲在田埂上,指尖拂过刚抽穗的早稻,米粒还裹在青壳里,却已能看出饱满的雏形。她身后的小吏捧着账册,声音里带着难掩的雀跃:“杨姑娘,这季早稻比去年提前了十日抽穗,照这个长势,秋收后赶种晚稻,两季收成当真能成!”
杨明汐直起身,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膝盖,目光掠过整片试验田——田垄被划分成小块,标注着不同的肥料配比,边角处还插着测湿度的木牌。
她望着远处京城的轮廓,轻声道:“西宁府能成,是因为那里无霜期长,可京城比西宁府冷上两度,晚稻的生长期得再缩一缩。得再试试早熟种,不然霜降一来,就全毁了。”
她这话不是随口说的。
自去年末萧承煜在西北伏诛,南陵国总算结束了近十年的边患,可战后国库空虚,陛下最忧心的便是粮食。
西宁府守将上报当地能种两季稻时,满朝文武都以为是天方夜谭,唯有她杨明汐——深信不疑,力排众议请旨设了这试验田,她这个“只会侍弄庄稼”的大人天天呆在田里,查看稻子的长势。
“杨姑娘想得周到。”小吏刚要再说些什么,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两人转头望去,只见一队黑衣骑士疾驰而来,为首那人一身玄色劲装,腰佩长剑,面容冷峻,正是近来在京城声名鹊起的羽林卫指挥使陆得博。
羽林卫是陛下亲军,萧承煜倒台后,陆德博因查抄逆党余孽有功,被陛下破格提拔,如今专司监察亲王勋贵。
杨明汐早有耳闻,这位陆指挥使行事果决,上月还弹劾了蜀王私藏甲胄,逼得蜀王连夜上书请罪,主动削减了三成府兵。
骑士队在田埂边停下,陆德博翻身下马,目光先扫过试验田的标注,才落在杨明汐身上。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惊喜:“幺婶,此处便是农桑寺的试验田?”
杨明汐颔首,“见过陆指挥使,此处正是陛下亲批的农桑寺的试验田。”
“辛苦幺婶了。”陆德博若有所思,视线又落回那些标注上,“听说你们在试种两季稻?”
“是。”杨明汐笑呵呵的看着陆德博,人们都说新上任的陆指挥使仗着陆家,草包得很,但很是嚣张,杨明汐看也不尽然,“西宁府的经验虽好,却不能照搬。京城气候不同,需得调整品种与耕种时序,这几块田试的便是早熟晚稻种,只是目前长势还不稳定。”
陆德博没再追问,只吩咐身后的属官:“去查一下,这试验田的用地是否涉及定王的封地。”
属官领命而去,他才转向杨明汐,语气缓和了些,“近来亲王多有动作,幺婶在此打理,若见了可疑之人,可随时报给羽林卫。”
杨明汐心头一动。
定王是陛下的弟弟,萧承煜倒台后,他是最先表态消减府兵的亲王,可陆德博却来查他的封地——看来朝堂的平静之下,依旧暗流涌动。
她点头应下:“多谢指挥使提醒,民女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