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就是一个莽夫,不足为惧,真正难搞定的是吴三桂,本王这就让小皇帝去下旨,我就不信他们敢抗旨不遵!”多尔衮冷声说道。
果不其然,当吴三桂和豪格接到所谓的圣旨时,都懵逼了,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圣旨一定出自多尔衮之手,这么赤裸裸的排挤倒是出乎两人意料之外啊。
“平西王,摄政王的意思明显就是要将咱们支走好给他们八旗子弟节省粮食!”说话的是三顺王之一的尚可喜。
吴三桂投降满清后,多尔衮还是给他封了一个王,但这个王的含金量如何谁都知道。
其实吴三桂也对这个王并无多大感觉,主要就是能保命就好,他这一段时间来天天和同住在沈阳的祖大寿喝酒聊天,几乎不务正业。
现在接到多尔衮的命令后,倒是吃了一大惊,这个大清的摄政王倒底是信任自己还是不信任自己呢?
你说信任吧,为何又将他支到辽南去,你说不信任吧,却又把所有汉军都给了自己统领,就连那些老资格的汉奸都要唯他马首是瞻!
“不管如何,如今朝廷的存粮确实不多了,趁现在夏秋之季,咱们赶紧去储备一些,否则到了冬天更是难熬!”吴三桂决定接旨。
整个辽东的汉军经过几年的消耗,损失特别大,更有许多部队成建制的逃跑,茂山近年来招收的许多新兵就是从辽东逃出来的汉军兵。
因此吴三桂首先想知道的就是他手里到底能有多少人。
“平西王,如今沈阳的汉军加起来大约还有两万人,其中骑兵五千,还有一个炮营!”孔有德这时向吴三桂汇报道。
“二万人呀……”吴三桂听了只咂舌,想当年大清全盛时期,汉八旗至少有五万之众,还不算那些汉人包衣什么的。
现在人少了一多半不说,那五千骑兵还全是自己带来的!
“集结起来吧,咱们明天就出发!”吴三桂下令道。
辽东的异动很快就引来了朝鲜方面的注意,消息在王尘回到天津前便送到了他的手上。
“看来建奴是要对辽南下手啊!”王尘沉思片刻突道:“但或许咱们就不必为舟山之困发愁了!”
“为何?”王栋等将官都不明白王尘为什么会这么说。
“辽南好不容易才收复,崇祯绝对不会放任其再次被建奴夺回去,所以定会派军援辽,但要援辽,必须要靠水师,但现在官兵的水师全在哪呢?你们说舟山之围是不是可解了?”
王尘的话一说完,众人尽皆领悟过来。
正如王尘所言,当辽南的求援信送到紫禁城时,才高兴了没两天的崇祯不由又变得哀声叹气起来。
“你们说,该派哪支军队去援辽比较合适呢?”崇祯在早朝上向百官们询问道。
兵部尚书仇维祯上前回答:“皇上,或许只有新军可以一战了……”
舟山之战,让百官见识到了新军的实力,崇祯甚至乐观的认为京营新军实力至少可以与镇国军持平。
所以这时伊维祯第一个想到的当然也是新军了。
“臣反对!”哪知平时连屁都很少放一个的钱谦益这个时候却主动站了出来:“皇上,诸位大人,新军万万不能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