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辽皇大婚(1 / 2)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2878 字 9天前

夏吉旦,暑气初盛,宜成礼,辽皇耶律倍嘉礼正日。

自皇城根到外郭门,街旁老槐皆系朱红绸,垂落的穗子被风一吹,便似火焰跳动;家家户户檐下悬着走马灯,绘着“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白日里瞧着已觉热闹,待暮色四合,万千灯火齐明,竟将街巷照得如白昼一般,恍若星子落满人间。

往来百姓皆着新衣,或挤在街边看迎亲队伍,或凑在酒肆里谈婚典盛况,连挑担的货郎都歇了生意,踮着脚往皇城方向望,口中念叨着“陛下大婚,国泰民安”,一派普天同庆的光景。

杨炯身着绯色傧相袍,腰束玉带,手持鎏金礼牌,立在皇城启夏门外。他虽是大华,在辽地却也熟络,如今既是耶律倍的姐夫,又是耶律南仙明面上的“词臣”,这迎亲之事,自然落在他肩上。

身后迎亲队伍早已齐备:鼓吹手捧着辽笛、胡笳,乐师携着琵琶、箜篌,还有礼部官员捧着礼单、聘礼,一行数百人,旌旗招展,气派非凡。

待吉时将至,杨炯抬手整了整袍角,朗声道:“起驾!迎皇后!”

迎亲队伍出了启夏门,一路往旧日梁王府去。

耶律朔古乃耶律南仙为拉拢耶律斜轸旧部所立的皇后,耶律朔古家虽失了势,却也是将门之后,府外早已摆好香案,青烟袅袅,侍女们捧着霞帔、凤冠立在阶前,见队伍到了,忙入内通报。

按辽礼,迎亲需经“催妆”“拜堂”“入辇”三礼。

杨炯率人入府,至正厅外站定,厅内烛火通明,耶律朔古端坐于锦榻之上,红盖头遮面,只露出纤纤细手,攥着衣角,显是有些紧张。

耶律仅存的老夫人起身迎客,笑着道:“有劳大人亲迎,家女能得陛下青睐,实乃三生有幸。”

杨炯拱手回礼,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朗声道:“陛下念及皇后贤淑,特命某代行催妆之礼。”

说着,便要吟催妆诗。

厅内众人皆屏息,只当这“词臣”会念些寻常贺诗,却见杨炯负手而立,目光灼灼,开口便是一句:“凤冠霞帔映朱颜,金殿瑶阶待君还。莫道巾帼无壮志,与君同守万里山。”

此诗一出,厅内瞬间静了。

老夫人先是一愣,随即抚掌赞叹:“好一句‘与君同守万里山’!大人好文采,家女能有此胸襟,老身放心了!”

厅中宾客亦纷纷称奇,有懂诗的官员低语:“此诗既赞皇后美貌,又显家国情怀,比那些靡靡之音强上百倍!”

耶律朔古虽在盖头下,却也微微抬头,显是听进了心里。

催妆礼毕,杨炯又引耶律朔古拜别祖宗,待她上了凤辇,便吩咐队伍返程。

凤辇由八人抬着,缓缓行于街上,百姓纷纷欢呼,撒着五谷杂粮,祈愿皇后与陛下白头偕老。

杨炯骑马随于辇侧,看着街边热闹景象,心中暗忖:耶律朔古虽为政治联姻,却也是个明事理的,往后若能与倍子同心,倒也是一桩美事。

送皇后入皇城后,杨炯不及歇息,便又率人往萧湄奴府上去。

萧湄奴与耶律倍青梅竹马,自耶律倍危难时便相伴左右,既是他的“姐姐”,又是他心尖上的人,杨炯对她也格外上心,却也隐隐担忧。

毕竟这患难真情加上青梅竹马,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就是那白月光徒单静在此,估计都不一定是她对手。

可杨炯怕就怕萧湄奴因耶律倍的偏爱,落得如明宪宗万贞儿一般的境地,扰了后宫安宁。

萧府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雅致。

院中古梅虽非花期,却枝干遒劲,阶下摆着几盆兰草,香气清幽。

杨炯刚入府,便见萧湄奴自内院走出,她未盖红盖头,只着一身浅红绣兰长裙,发间簪一支白玉簪,肌肤胜雪,眉目温婉,不见半分骄矜,倒似邻家女子一般。

见了杨炯,她屈膝行礼,声音温软却不怯懦:“见过姐夫。”

“不必多礼。”杨炯虚扶起她,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试探着道,“倍子身子素来弱,往后宫里诸事繁杂,还需你多费心。”

萧湄奴垂眸一笑,指尖轻轻拂过袖口的兰花纹:“姐夫放心,臣妾与陛下一同长大,只知他畏寒喜静,往后自会悉心照料,旁的名分、权势,臣妾不求。”

她顿了顿,抬眼看向杨炯,眼神澄澈:“臣妾已知陛下寿命……若真有那一日,臣妾便陪着他去,到了地下,也要做他的姐姐。”

这话听得杨炯心头一震。他本以为萧湄奴会有几分争胜之心,却没想到她如此通透。

沉默片刻,杨炯轻叹一声,提点道:“不争者,争之极也。南仙性子虽有些凌厉,却最看重家人,如今她只剩倍子这一个弟弟,你往后多陪陪她,于你、于倍子,都好。”

萧湄奴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杨炯这是在暗示她,若能与耶律南仙交好,即便没有皇后之位,将来的地位也不会差。

虽然明白杨炯话中深意,可她却只是淡淡一笑,道了声“谢姐夫提点”,便不再多言。

杨炯见她这般模样,也不再多说。他既怕后宫生乱,也怕自己说得太多,惹人猜忌有夺权之心,毕竟耶律南仙的心思,他至今也摸不透。

待萧湄奴上了步辇,杨炯亲自送她入宫。

辇行至宫门前,萧湄奴掀开车帘,对杨炯道:“姐夫,陛下年少,他最听你的话,往后还需你多多照拂。”

杨炯点头应下,看着步辇入宫,心中暗叹:这萧湄奴,倒真是个难得的通透人,倍子能有她,也是一桩幸事。

送走萧湄奴,杨炯已是有些疲惫,却还要去迎最后一位,漠北大族塔塔尔部落的贞妃塔塔尔?娜仁托娅。他早听说草原女子性情豪爽,却没料到迎亲会这般“热闹”。

塔塔尔部在析津府外设有驿馆,杨炯率人至驿馆外,便见院内摆着数十张酒桌,桌上满是马奶酒,族人们穿着草原服饰,围着桌子唱歌,见他来了,便涌上来,七嘴八舌地说:“大人,想迎我们的别吉,得先喝了这酒!”

杨炯看着满桌的酒碗,只觉头大如斗。他虽也自诩酒量过人,却架不住这般“车轮战”,正愣神间,几位草原女子已端着酒碗走过来,歌声粗粝却热闹:“贵客来迎亲,美酒敬君饮。喝了这碗酒,别吉跟你走!”

说着,便要往他嘴里灌。

“罢了罢了,喝!”杨炯无奈,只得接过酒碗,一碗接一碗地喝。

马奶酒烈气十足,入喉烧得慌,喝了十几碗后,他只觉脑袋昏沉,看人都有些重影,族人们却还在欢呼,一张张酒桌随着他喝酒的次数撤走,待喝到最后一碗,他已是脚步虚浮,扶着身边的官员才站稳。

本以为喝完酒就能迎亲,哪成想又从后院冲出十几个大汉,个个身材魁梧,撸着袖子道:“大人,敢不敢跟我们摔一跤?赢了才能带别吉走!”

随行的礼部官员当即急了,上前争执:“你们这是胡闹!皇帝大婚,岂容你们乱改礼仪?”

大汉们却不依不饶,双方正僵持着,忽听后院传来一声清脆的怒喝:“都给我住手!过了老娘的吉时,扒了你们的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女子顶着红嫁衣,从后院快步走出。那嫁衣上绣着狼图腾,裙摆扫过门槛,衬得她身姿挺拔。

她未施粉黛,眉眼锐利,皮肤是健康的蜜色,手里竟还提着一根黑黝黝的烧火棍,走到大汉们面前,抬手便打:“瞎起哄什么!陛下的婚典也敢耽误,小心老娘让你去北地放马!”

大汉们被打得连连后退,却不敢反驳,只嘿嘿笑着求饶:“别吉,我们就是闹着玩的。”

娜仁托娅瞪了他们一眼,将烧火棍一扔,转身看向杨炯。

杨炯本就昏沉的脑袋,被这一幕惊得清醒了大半。他看着眼前的草原女子,心中暗叹:倍子这后宫,可真是精彩!皇后引而不发,萧湄奴通透温婉,这位倒好,直接是个烈性子!

这般想着,杨炯便朗声赞道:“好一位飒爽的贞妃娘娘!

某有一诗赠你:漠北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女子,谁肯沙场万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