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阳谋(2 / 2)

“公公这边请,本县刚刚遭灾若有怠慢,万请海涵”张敬之赶紧将几位公公拉拢到自己身旁。

若是王清晨有意拉拢他就得不偿失了。

双方的再次较量以王清晨败退而收场。

不过张敬之也并不好过。

“大人,实在拖不得了!这两日若再不起船,恐怕大人将要怪罪!”那幕僚在旁边焦急道。

“我不知道吗?难道你要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调度粮食?他们缺粮,王清晨死活不走,我有什么办法?”张敬之气急败坏。

“要不,让那些人直接进入本县?”

“你是说让他们直接动手开抢?那本官的脑袋还要不要了?他们抢的是粮食吗?抢的是老爷我的脑袋!”张敬之对这个幕僚越来越不满意了。

“今日已经是大人给的最后期限了,若粮食还不上船,我等如何是好?”那幕僚焦急万分,那些大老爷说杀人是真的会杀人的。

“想,现在就给老子想办法!”

“要不铤而走险,运出去一些是一些!”

……

当日下午,张敬之便以“熟悉河务,便于日后管理”为由,派了几名心腹胥吏来到堤坝“观摩学习”。

这几人看似谦恭,实则眼神闪烁,不停打探工程细节,尤其关注几处关键险工段和预备泄洪的闸口位置。

“大人,真不管他们吗?”段柳对此极为警惕。

王清晨却摇了摇头,低声道:“防贼千里,不如盯紧一时。让他们看便是。”

三日时间,对于河堤合拢来说是有些紧巴巴的。

好在高岗之上开始重新施粥,王清晨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王清晨则再次来到李岷养伤的住处。

经过两日休养,李岷气色稍好,但依旧虚弱。

听闻圣旨之事,他挣扎着想要坐起:“大人,张敬之此番釜底抽薪!您万不可……”

王清晨按住他:“李兄安心养伤。他还抽不了薪,这三日,我需要你帮我做些事。”

李岷目光一凝:“大人但请吩咐。”

“张敬之贪腐粮仓,意图明显。我拖延三日,他必会趁此机会加紧动作,要么转移粮食,要么伪造账目。我需要你这位原武县丞的威望。”王清晨声音压得极低。

“我需要你盯紧粮仓内的粮食进出,做一本细账,另外让百姓注意生面孔,尤其是三五成群的生面孔。”

这时候发挥群众的力量才是明智之举。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揪出来,王清晨才能安心离开。

只是三日时间还是有些太紧。

若是他们按耐住性子,没有动作,那他到时候也只能含恨离开。

“下官一定帮大人盯紧了!”李岷身为县丞,自然也不愿看着本县百姓受苦。

“好!”王清晨用力点头。

“你且叮嘱下去,此事务必隐秘,所有信息直接报于我知。李兄,你自身安危亦要紧,张敬之若狗急跳墙,难保不会再生毒计。”

李岷淡然一笑:“经历此番生死,下官早已看淡。能为原武百姓尽最后一份力,岷,死得其所。”

王清晨心中触动,重重拍了拍李岷未受伤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离开李岷处,王清晨立刻返回堤坝。

他故意对张敬之派来的那几名胥吏不闻不问,以此麻痹对方。

同时,他暗中吩咐段柳,抽调绝对核心的工匠队伍,日夜不停,对真正关键的合龙段进行最后加固,并派亲信子弟兵严密把守,任何外人不得靠近。

整个堤坝工程,外松内紧,如同一张缓缓拉开的弓。

第一日,风平浪静。

粮仓那边传来消息,仅有少量粮食按旧例发出,未见异常。

市井间也未见陌生人马聚集。

王清晨心中并不放松,他知道,张敬之比自己更急。

第二日下午,情况终于出现。

一名浑身湿透、作渔夫打扮的汉子,被段柳悄悄带到了王清晨面前。

“大人!”那汉子声音急促,带着水汽的腥味。

“小的今日在下游洄水湾捕鱼,瞧见三艘大船,不像是客船,倒像是…像是县里常来运粮的粮船!全都藏在湾里!鬼鬼祟祟的!”

王清晨心中一凛:“可看清旗号?有多少人看守?”

“回大人,小的特地猫了好一阵,没看到旗号!每船约莫十来个汉子看守,有些还带着刀刃,不像善类。他们很是警惕,小的差点被发现,赶紧潜水回来了。”

看来,张敬之果然忍不住了!

几乎同时,李岷也通过隐秘渠道送来消息:今日午后,约有二百名陌生“难民”分批混入城中。

分散落脚在几家由张敬之亲信控制的尚且完好的民房。

这些人全都是青壮无疑,看其身形举止,完全不是本地人。

王清晨眼中寒光一闪。

张敬之果然狗急跳墙了!

粮船、陌生青壮、心腹控制的民房……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可能:强行运粮!

宫里的公公还在这里,张敬之这么做,莫非是有恃无恐?还是丧心病狂了?

“段柳!”王清晨立刻下令。

“你亲自带一队可靠人手,立刻去洄水湾,严密监视那几艘粮船!记住,只需监视,切勿打草惊蛇,随时汇报动向!”

“是!”段柳领命,迅速点人离去。

王清晨沉吟片刻,又叫来段涛低声道:“你去告知李县丞,让他的人盯紧那二百‘难民’的落脚点,同样只盯不动。再传我的话给堤上咱们的弟兄,今晚警醒些,枕戈待旦。”

段涛领命而去,他现在最缺的反而是人手,堤上青壮不少,但是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却不多,若是景阳在这里就没这个烦恼了。

而现在他却走不开,今天正是河堤最后的合拢日子,他还需得在现场监工,或许张敬之利用的就是这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