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皇太极于白塔铺设伏先破明军先锋,再奔袭奉集堡粮仓(2 / 2)

“而在中路,则是布置了1千5百名步骑混合精锐士兵,便阵于大路上。”

“皇太极,在大路上布置的这1千5百名后金混合精锐士兵,也被皇太极下令,全部伪装成普通的后金士兵,携带12门缴获的明军佛郎机炮,正面列阵。”

“皇太极要故意露出一副“兵力薄弱”的假象,试图引诱明军骑兵冒进冲锋。”

“同时,皇太极还让人将战场上缴获的明军将领并且已经战损的铠甲,来冒充贺世贤的战甲,用断裂的铁鞭,来冒充贺世贤的武器。”

“此外,皇太极还让人冒充三名已经投降的贺世贤亲兵,埋伏于白塔铺的阵地附近,等待大明援军的到来。”

......

“在《满文老档》的记载中:李秉诚与朱万良率领的3万明军抵达白塔铺后。”

“皇太极故意让冒充贺世贤亲兵,于阵前喊话,谎称:“贺总兵已降后金,沈阳西门即刻开门,尔等若退可免死。””

“而这也是东林党与大明文官集团,在战后诬告“贺世贤投金献城”想要将战败失利之罪,推卸到贺世贤身上的根源。”

“在皇太极的授意下,后金兵同时将假冒贺世贤的铠甲与武器,挂在高杆上,让明军远远可见,制造“贺世贤已败”的假象。”

“李秉诚见后金中路军“兵少且无重甲”,又听闻阵前有投金降兵高呼“贺世贤已降”的喊话。”

“对于“贺世贤已降”喊话,李秉诚并没有轻信,再进也认为,这是皇太极的虚张声势的伎俩。”

“李秉诚认为,此时的后金的主力大军,仍在攻打沈阳城,毕竟沈阳城是大城,城高墙厚,岂非短短几个时辰就能攻破的?”

“只是,此时的李秉诚与朱万良,还没有知道此时沈阳城,虽然城还没有被攻破,但也因蒙古人的临阵叛变的情况之下,已经处在岌岌可危,混乱不堪的情况中。”

“加上,前面后金又用偏师,进行过袭扰佯攻的伎俩,李秉诚与朱万良都没有听信,皇太极施放出来的假情报。”

“并且两人,也因为皇太极在此时放出的假情报,都认为后金大军,正在全力攻打沈阳城。”

“他们若是在这个时候,突破了皇太极的阻击,那么必然能将后金的攻城大军,大败于洛阳城下。”

“然而,李秉诚与朱万良,并不知道,这才是皇太极纵他们设下的诱敌之计。”

“不知这是皇太极诱敌计策的李秉诚与朱万良,在商量过后,决定先由朱万良率领本部骑兵,发起冲锋进攻。”

“而李秉诚,则是率本部骑兵跟进在后,在进攻中,形成前后联动。”

“朱万良负责破阵,李秉诚则负责扫清残敌。”

“然,朱万良部骑兵贪功冒进,在进攻中与李秉诚部骑兵出现了脱离,直接就冲进土路的开阔地带。”

“皇太极见明军骑兵一部,已经进入伏击圈,立即令中路军做出“弃炮佯退”状。”

“同时吹响牛角号,让东侧丘陵的重甲骑兵立即从埋伏中杀出,展开冲锋。”

“让西侧沼泽的轻骑则绕至朱万良部骑兵,直接切断与李秉诚部骑兵的联系。”

“同时,令后金炮兵,利用佛郎机炮,高炮轰击李秉诚部骑兵的阵地所在。”

......

“这场爆发在浑河东段的战斗,在皇太极的精心设计之下,明军的先锋骑兵,直接被打乱。”

“朱万良部骑兵因缺乏重甲防护,被后金重甲骑兵冲散,士兵争相逃往浑河北岸,不少人坠入河中溺亡。”

“李秉诚部骑兵,在遭遇到炮击,又被后金轻骑兵冲阵,阵型也彻底瓦解,纷纷溃退。”

“皇太极更是亲率200亲卫,展开追击,斩杀明军千余人,缴获战马300余匹。”

“《满文老档》的记载内容为:四贝勒皇太极于白塔铺,伏击明军援兵先锋,斩敌一千三百七十级,获马三百五十六匹。”

......

“在白塔铺击溃明军先锋援军后,虽有斩获,但皇太极知道明军的步兵大队在后,并下令所有骑兵进行轻装追击,不让李秉诚与朱万良,稳定根脚,聚拢残部。”

“同时,也为了防止李秉诚,朱万良能够快速的收拢残部再援沈阳,于是皇太极便令贝勒岳托率800精骑,沿途展开游击袭扰,行“烧驿站,断通讯”之事。”

“而皇太极则是2200后金轻骑兵,在追击了一段路程之后,便调转马头,绕开奉集堡正面,取东南侧山间小路,对奉集堡展开奔袭。”

“因为皇太极深知“破敌不如断粮”。”

“并且后金的斥候探马,已经告诉皇太极,奉集堡的主力尽出,步兵大队,正与骑兵残军汇合,奉集堡乃大明粮仓所在,目前仅有5百老弱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