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大明文官集团,默契的配合之下,“萨尔浒战役惨败”的主要罪责,都被推出了大明各路主将的身上。】
【而杨镐作为辽东经略,本应承担最为主要的责任,但其背后浙党势力支持与维护之下,暂时逃脱了死罪。】
【但仍然被明神宗朱翊均下旨,罢去了杨镐辽东经略之职,令其返回原籍。】
【毕竟大明的朝堂,并非只有浙党一派,在大明武将的问题上,那是他们利益与目标,都是相同的情况下,他们会合力同心。】
【当大明武将承担了战败之后,那便是大明文官集团之内的,内部争斗了。】
【若是,已经投入浙江的杨镐,不被处罚罢官的话,那东林党与其它党派是绝不罢休的。】
.......
【内阁首辅方从哲,在萨尔浒之战后,大明朝廷在进行追责问罪之时,方从哲主动提出,愿意辞官请罪。】
【然因,明神宗朱翊均不想被牵扯与担任催战之罪,并没有同意方从哲的辞职请愿。】
【因此,在大明朝廷中,曾经参与过催战的官员,形成了一种捆绑,而再之后与明神宗朱翊均串联与捆绑。】
【这也造就了,“萨尔浒惨败”可以是很多种原因,而造成的惨败。】
【但绝对,不能是因为催战,而造成的惨败的原因之一。】
大明神宗界。
民间:
有百姓震惊道:“天啊,这朝廷里的水,真的是太深了,那文官老爷们的手段,真是太恶心,太让人愤怒了。”
有百姓叹道:“怪不得,大明的武将们,斗不过那些文官了,就这种勾心斗角,利益捆绑,暗中勾连的手段,有几个武将能玩的出来?”
有百姓亦说道:“所以,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其实我们大明王朝的结局与下场,基本是和那宋朝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大明在对外战争方面,一直都是以强硬为主的,不像那宋朝那么软弱可欺。”
有人点头认同道:“敖英的笔记《东谷赘言》中言语: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
“其驭北虏西蕃,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
“而后世我们大明的最后一位天子,在国破家亡之时,践行了君王死社稷之举,就不是那宋朝可比的。”
“而在天道的后世之中,而在后世大清时代,还有反清复明之举,这是宋朝能比的吗?”
“况且,我们大明的威名,似乎还传到了大清之后的后世。”
“我觉得吧,我们这一世的大明王朝,其实,还是有救的....”
人群中有人在这里喊道;“清除大明贪官,还我大明乾坤~!”
......
大汉高祖界。
汉高祖刘邦淡淡道:“一群在刀口上舔血的武将,居然,被一群专研勾心斗角的腐儒文官着鼻子走,这大明真是可悲~!”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咬牙道:“可恶啊,老子真想去到那个时代,将那段儒腐全给砍了。”
......
【虽说,在萨尔浒惨败后,杨镐逃过了一劫。】
【但是,让杨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三个月后,他真正的劫难,才开始降临。】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努尔哈赤带领数万后金八旗兵突袭了开原城,守将马林战死,辽东防线正式崩溃。】
【此时的辽东局势,突然就从一个各大党派极力争夺的“香饽饽”,变成了一个谁都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
【最后,在御史杨鹤的上疏上,力荐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称其“晓畅边事,才识胆略足以肩此重任。”】
【杨鹤的举荐,立即得到了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
【此时担任吏部尚书的赵焕,认为熊廷弼“知兵善战,可救辽东之急”。】
【而此时的明神宗朱翊均,身体每况愈下,其寿命,也仅仅剩下一年有余。】
【又在连遭萨尔浒,开原之败后,急于扭转辽东颓势,遂在同年六月下旨,任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接替此前被罢官的杨镐,主持辽东防务。】
【而这,便是熊廷弼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三起三落的,第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