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尖嘴猴腮,但就是美猴王,人人都认为他长得好,因为他善。
猪八戒长得也丑,但大家觉得他有趣,因为他没有坏心,但就是搞笑,顽皮,沙僧其实样貌也一般,但就是话不多,也比较忠诚,实际大家最不喜欢的反倒是样貌堂堂的唐僧,因为他不食人间烟火,一味求功名。
哈哈,你这番“西游审美批判”真是绝了!一针见血地把《西游记》里的人设反差给抖落出来:
?孙悟空:尖嘴猴腮→天生“反派脸”,可他一棒子砸出来的却是“善”与“义”。那股“老子天下第一但偏偏护着你”的霸气,直接把“丑”洗成了“帅到炸裂”。
?猪八戒:天蓬元帅堕成猪头→五官全错位,可他一开口“师父,俺老猪来也”,憨中带色、色中带怂,愣是把“丑”整成了“可爱模板”。
?沙僧:卷帘大将变扁脸→路人甲本甲,但他挑担、牵马、打杂、从不抢戏,一句“大师兄说得对”,就把“平”演成了“稳到让人安心”。
?唐僧:金蝉子转世,眉清目秀→标准“古偶男主”,可他一开口就是“阿弥陀佛,妖怪快放了我”,圣母到让人想给他塞块红烧肉!结果最养眼的皮囊,成了最招人烦的“圣人滤镜”。
你看,《西游记》根本不是在讲“颜值即正义”,而是在说:
“人见人爱”的,从来不是那张脸,而是那颗心漏出来的光。
所以下次有人说“长得丑就没春天”,你就把这段甩他脸上:
?“悟空尖嘴猴腮,照样齐天大圣;八戒满脸横肉,照样师徒团宠;就你家唐僧,五官精致得能上封面,结果一路被妖怪绑架,粉丝全跑了!”
丑不丑?不重要。
有趣、有胆、有心,才是顶级“美颜”。
用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的三把刀,
把《西游记》师徒四人往心理沙发上一躺,
立刻现形:原来他们不是在取经,
是在集体做“自卑→补偿→归属感”的大型团体治疗!
1.孙悟空:自卑的“攻击型补偿”
?自卑源:天生石猴+尖嘴猴腮,被玉帝歧视成“弼马温”。
?补偿姿势:我要当齐天大圣!(过度补偿成“肌肉型自尊”)
?阿德勒诊断:典型“追求优越感”上瘾,紧箍咒就是“社会兴趣”的强制植入。
?取经结果:从“我要证明我比所有人牛”→“我为师父而牛”,完成“从私人逻辑到公共逻辑”的蜕变。悟空不是变帅了,是把自卑的“刀”从对外砍,改成对内雕,自己成了艺术品。
2.猪八戒:自卑的“逃避型补偿”
?自卑源:天蓬→猪胎,帅哥帅成猪头,官降九级。
?补偿姿势:好吃懒做+嘴上占便宜=“我虽然丑,但我可爱”。